揭秘歷史:大明朝名將陳奇瑜用生命保衛(wèi)國家
山西左云縣曹家村有個地方被當?shù)厝私凶觥安芸偙鴫灐?,那里的墳冢早已無蹤跡,但除了累累盜洞外,至今還殘存四根石牌坊柱子立在墳前。他就是明末五個猛人中的第二位,按五位猛人出場的次序,第一位是洪承疇,第三位是左良玉,第四位是盧象升,第五位是孫傳庭,還有一位被稱為近似猛人的猛人,這就是陳奇瑜(關注“文天下”,依次推出)
要說曹文詔,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出身很簡單,沒有什么履歷,沒什么背景,也沒什么文化,就是大兵一個。最初跟隨熊廷弼來到遼東,廣寧兵敗,他沒有當逃兵,堅持等到了他的第二個上司孫承宗,當上了游擊。孫承宗走了以后,他又等來了新上司袁崇煥。袁崇煥出事后,他還是依然留下來了,跟著老上司孫承宗,從后金貝勒阿敏手中奪回關內(nèi)四城。他終于出人頭地了,后來到了西北,升為副總兵,之后又成為總兵。
猛人曹文詔到底猛成什么樣,第一猛人洪承疇給了這樣的評價:世間良將,天下無雙。曹文詔是見過大世面的,從努爾哈赤,一直打到皇太極,大小戰(zhàn)役不知經(jīng)過了多少。初來西北他只帶來了一千人的特種部隊,關寧鐵騎。加上其他部隊,他手里能調(diào)動的只有三千人,而他的對手王嘉胤有三萬人,其中就有之后混起來的張獻忠和闖王高迎祥。曹文詔就憑他手里的三千人,追著王嘉胤的三萬人打,打得人家聞風喪膽,最后逼得王嘉胤的手下實在沒辦法,砍了王嘉胤的腦袋向他投降。
更有甚者,升為山西總兵的曹文詔還是就靠他的三千人馬追著紫金梁的三十六營二十萬人打,打得三十六營的頭領們都得了“恐曹癥”,或被殺,或逃竄到其他省份,再不敢踏入山西境內(nèi)。在西濠之戰(zhàn)中,曹文詔在萬馬軍中,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軍中有一曹,西賊聞之心膽搖”,說的就是曹文詔。只可惜沒過多久,闖王高迎祥、八大王率領的各路農(nóng)民軍攻打鳳翔,向陽、隴州挺進,曹文詔從漢中奔赴前線。農(nóng)民軍都奔向靜寧、泰安、清水、泰州一帶,兵力將近有二十萬人。曹文詔的兵力只有三千人,與農(nóng)民軍相比較懸殊太大,向朝廷告急,沒有得到任何支援。
孤立無援的曹文詔率領這三千人馬從寧州進軍,在鎮(zhèn)寧同賊兵相遇,斬首五百人,追敵三十里,曹文詔率領步兵跟在后面。
賊兵埋伏下的數(shù)萬騎兵突然出來包圍了他們,箭像刺猬的刺一樣密集。賊寇并不知道是曹文詔的軍隊,有一名小兵被俘后捆綁得心急了,大聲呼叫說:“將軍快來救我!”農(nóng)民軍中間的叛兵認識曹文詔,指給農(nóng)民軍說:“這就是曹總兵?!鞭r(nóng)民軍高興起來,就更加緊了包圍圈。曹文詔左右跳蕩,親手殺了幾十個農(nóng)民軍,輾轉(zhuǎn)拼戰(zhàn)了幾里路。
必死無疑的曹文詔,在他人生的最后時刻,詮釋了勇敢的意義。面對上千人的圍堵,他單槍匹馬,左沖右突,親手斬殺數(shù)十人,來回沖殺,無人可擋。沒人上前挑戰(zhàn),所有的人只是圍著他,殺退一層,再來一層。 曹文詔是猛人,猛人同樣是人,包圍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傷勢越來越重,于是,在即將力竭之時,他抽出了自己的刀。在所有人的注視下,他舉刀自盡。曹文詔就這樣死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很勇敢。無論如何,一個勇敢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崇禎極其悲痛,追贈他為太子太保,曹文詔的忠誠、勇武,世間無比,被稱為明末良將中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