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南北朝的“諸葛亮”張賓 輔佐奴隸出身的石勒稱王

        2016-11-30 17:58:5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西晉滅亡后,大家搶著瓜分地盤:南方的“老大”是司馬睿;北方分成好多塊,最有實力的“老大”是石勒。 他和司馬睿如同一個是窮小孩,一個

        西晉滅亡后,大家搶著瓜分地盤:南方的“老大”是司馬睿;北方分成好多塊,最有實力的“老大”是石勒。

        他和司馬睿如同一個是窮小孩,一個是富小孩;一個從沒上過學,一個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一個靠拳頭打天下,像個“猛男”,一個在皇宮里懷柔眾臣,像個“暖男”。

        兩人也有幾次較量,雖然石勒沒有占到便宜,但石勒無疑更加豪放狂野,更有男人的味道。

        石勒和司馬睿有很多相似點

        石勒經(jīng)歷了南方的三代皇帝,分別是司馬睿、司馬紹、司馬衍。但他和司馬睿才是平輩,經(jīng)歷相似處太多,浩瀚的長江之水像一面巨大的鏡子,兩人表演著相同的動作和神情。真是冥冥之中的巧合。

        先來看看兩個人簡歷。

        一、都是“70后”,成年時遇上亂世。

        石勒前半生已經(jīng)交代過(在第78期),生于274年。291年,“王八之亂”開始,石勒18歲,司馬睿16歲。

        二、都是30歲左右開始“創(chuàng)業(yè)”。

        303年,石勒被賣到茌平(今山東茌平)一個叫師歡的人家做奴隸,主要任務是養(yǎng)馬。在牧馬場,他糾集18個人,這幫“鐵哥們”是他發(fā)家最原始的資本。

        司馬睿是瑯琊(今山東東南)人,304年,他鎮(zhèn)守下邳(今江蘇睢寧),第一次掌握軍隊,也走上了靠槍桿子奪權的道路。

        起跑線上,石勒真是“慘不忍睹”,是小土匪和大軍閥之間的差距。

        三、35歲左右時,都做到“三公”級別的高官。

        此后的5年,石勒追趕的速度驚人。

        他投奔到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以后,立下赫赫戰(zhàn)功。308年劉淵稱帝,石勒攻破北方重鎮(zhèn)鄴城,被授為安東大將軍、開府、置左右長史、司馬等。

        “開府”指開設府第,任用官吏,“漢”基本采用西晉的官職設置,能開府的當位居“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也就是說,石勒的地位已經(jīng)和“三公”差不多了。

        同一年,司馬睿在南方站穩(wěn)了腳跟。不久也被加封為鎮(zhèn)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三司也就是指“三公”。

        更巧合的是,就在此時,兩個人都起了異心,都準備另立門戶,自己做“老板”。

        因此要想成為“老大”,不要擔心輸在起跑線上。

        石勒遇到了謀士張賓

        兩個人都有一個重要謀士,一個叫張賓,一個叫王導。

        不同的是,王導和司馬睿認識早,開始同心同德,后來貌合神離;張賓和石勒認識得晚,開始不冷不熱,后來肝膽相照。

        這兩對君臣都沒有攜手走到最后:南方司馬睿死得早,王導活得長;北方張賓死得早,石勒活得長。

        石勒從小沒有讀過書,目不識丁。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四肢發(fā)達的壯漢工作崗位隨便挑,滿腹經(jīng)綸的文人不是吃癟就是吃閉門羹。

        但石勒不同,他設了一個“君子營”,類似于智囊團。文人們不僅地位高,待遇也好,吃香的喝辣的。在北方滿眼猛人的軍營中,這些溫文爾雅的文人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他和司馬睿也不同,任用的文人基本來自基層,大名士有多遠滾多遠。

        張賓,是趙郡(今屬河北)人,父親做過太守。從小好學,書讀大義,不泥于章句,為人豁達、胸懷大志。他曾對兄弟說:我自認為智謀不遜色于張良,只是沒遇到漢高祖而已。

        石勒征討鄴城時,張賓對周圍人說:我看過許多將領,沒有人比得上這個胡人將軍,我覺得可以和他一起成就大業(yè)!

        可惜他沒有諸葛亮擺譜的機會,也不期待有“三顧茅廬”的待遇。他提了一把劍主動到石勒軍營門前,大聲呼喊請求接見。

        石勒看他相貌平常,以為又來了一個混飯的,姑且留了下來。哪知道,此后張賓多次獻策,戰(zhàn)斗的結(jié)局和他猜押的一模一樣。真是“民間股神”啊,石勒對他越來越尊敬。

        第一次進攻南方失敗

        兩個“老大”本來井水不犯河水,隔著長江各自悶聲“發(fā)大財”。但石勒37歲的時候,卻有了第一次交手的機會。

        310年劉淵去世,軟弱的太子劉和即位。劉淵的第四個兒子劉聰不久殺死劉和,奪了皇位。劉聰也是一代雄才,知道石勒不是池中物,但不愿意和他翻臉,對他加官晉爵,維持表面上的友誼。石勒也意識到,自己實力不足以和劉聰翻臉,怎么辦呢?

        他把眼光瞄向了南方,看中的是南陽、襄陽一帶,也就是荊州。這塊地盤名義上是前面提到的山簡、王澄控制,實際上全是各種流民勢力,四分五裂。石勒大軍一到,如同掃帚一揮,大部分被掃進垃圾桶。

        江漢平原素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盛產(chǎn)稻米,自古富庶。石勒的軍隊一直在北方流浪,過慣了顛沛流離、饑寒交迫的生活。此次攻取襄陽,滿眼都是綠油油的禾苗,如同來到天堂一般。

        這里不僅富有,還是三國時曹、劉、孫搶來搶去的戰(zhàn)略要地,如果能“雄踞江漢”,既可以北進中原,又可以南圖江東,成就一代霸業(yè)。

        石勒沉浸在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中,沒想到遭到當頭一棒。張賓堅決反對,說:這里水路縱橫,我們的部隊多數(shù)是騎兵,要想適應水戰(zhàn),談何容易。飲食上不習慣,北方人吃面食,江漢主要是吃大米。對南方的氣候也不適應。

        石勒大為惱火,不耐煩地說:去去去,真是書生之見。

        石勒不僅要在這里定居,還派兵繼續(xù)南下。這一年為311年,司馬睿還沒有稱帝,正在穩(wěn)定南方,一看來了個“踢場子”的,大怒,派王導率兵抵抗。

        石勒軍隊還沒有開戰(zhàn),士兵都水土不服,一個接一個生病倒下。周圍的漢人也不交糧,吃飯成了問題。石勒相信了張賓的話,強龍難壓地頭蛇,別把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無奈揮兵北上。

        石勒滅了西晉主力

        只是轉(zhuǎn)了一個方向,就變得順風順水。西晉北方的官員聞風喪膽,石勒順利攻克了許昌,一舉扭轉(zhuǎn)局勢。

        在洛陽的司馬越驚恐萬分,北邊有劉聰,南邊有石勒,兩邊夾攻,不久憂懼病死。就在同一年,王衍率10多萬人護送司馬越靈柩回東海,被石勒率兵追擊,幾乎全軍覆沒,西晉實際亡于石勒之手。

        晉懷帝向司馬睿發(fā)出求救信,可是司馬睿在南方可以稱雄,北方卻是萬萬不敢去的,只好遠遠看著石勒舉起屠刀。

        此后,石勒不僅平定了北方一個個割據(jù)勢力,對南方還是欲罷不能,決定直接兵指建康。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