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皇帝女兒愁嫁?為什么皇帝的女兒也愁嫁呢?
老話常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放在明朝,這事卻是實實在在的愁。
明朝三個世紀的歷史上,共出生公主92位,但其中獲得公主封號的,只有77位,加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姐姐與侄女,明朝擁有公主封號的女子,共有81位。之所以有些公主沒有封號,主要因為她們其中三十六位出生時早夭,許多人因此沒有冊封。在家庭子女地位上,明朝同樣重男輕女——公主的名分,并不是生下來就有的,就算你是皇帝的親閨女,也要老老實實的熬時間,明初的時候,通常是刻板到公主出嫁前兩天才給名分,后來總算政策靈活掌握,但也大多要到公主成年之后。
而如果細看這81位公主的“結婚率”,卻是一個差強人意的數字:下嫁者一共57位,剛剛過百分之六十。而這其中如愿嫁得好郎君的,隨著明朝時代的演進,卻越發(fā)的屈指可數。
明朝公主的婚姻,和那年頭民間嫁女兒一樣,屬于包辦婚姻。在明朝朱元璋至朱棣三代帝王統(tǒng)治年間,公主的丈夫,主要是從勛貴子弟中選取。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公主擇婿到明朝正統(tǒng)年間的時候,也逐漸形成了制度化:一是禁止文武大臣家的子弟參選。二是駙馬的選擇,也是通過海選方式進行,由禮部主持,參選條件是年齡14至16歲,且擁有京城戶籍(北京市戶口)的在京普通官員以及良家子弟。要求容貌端正,舉止端莊,家室清白,富有教養(yǎng)。如果京城找不到合適的,就把選拔范圍,擴大到山東河南河北三地,通常都是以海選的方式選出三人,再由皇帝相看,確定其中一人。有幸獲選的幸運兒,也并不是立刻就能娶公主,相反要先參加禮部舉行的駙馬學習班,學習合格后方能與公主機會,也就是成為我們通常說的“駙馬”。
而對于平民百姓來說,駙馬的誘惑力是非常大的,明朝的駙馬,全稱叫做“駙馬都尉”,可以居住在國家贈予的豪宅里,更享受每年兩千石祿米的高薪(折合人民幣八十萬),每年的計劃外收入也多,比如有朝廷的贈田和賞賜,駙馬的父親也因此沾光,可以被授予兵馬指揮使的虛職并享受俸祿,兒子也可世襲成為錦衣衛(wèi)指揮,屬于廳級干部。當然,從行政級別上說,駙馬還是屬于公主的下屬,見了老婆的面,依禮要向老婆下跪,公主吃飯的時候,駙馬更要侍立一旁,也就是公主吃著,老公看著,公主站著,老公跪著。對比駙馬一家的優(yōu)厚待遇,這些算是“幸福的代價”。
為了這“幸福的代價”,在當時,每到招駙馬的時候,各地都有好青年趨之若鶩。理論上說,以如此嚴格認真的選拔標準,如此富有吸引力的條件待遇,給公主選個好駙馬,貌似是沒問題的。
理論上是這樣,實際上卻全走了樣。
首先是對于駙馬的考評,除了要考評駙馬本人的條件外,駙馬的家庭身世,也成為考評的重點內容。如此一來,有時候好端端的婚姻,偏偏就容易“烤”糊了。明世宗朱厚熜的女兒永淳公主,便是這么個“杯具”,當時明世宗為女兒招駙馬,本來確定了一個叫陳釗的青年,這小伙一表人才知書達理,明世宗起初越看越喜歡,拍板就把婚事定下來了??墒潞蟮弥愥摮錾聿磺灏?,母親只是家族的小妾,這下明世宗不干了,果斷替女兒退婚,但公主婚期已定,只得抓緊時間重新海選,倉促之下,這次可選歪了,好不容易選來一個家世清白的謝昭,可相看以后才知道,這位謝公子貌丑不說,還是個禿頭,明世宗有心悔婚,無奈婚期迫在眉睫,皇家的面子朝哪擱,只能打落門牙往肚子里咽——嫁!
而更漏洞百出的,卻是駙馬的海選環(huán)節(jié),和皇帝選老婆一樣,公主選駙馬,最初的海選,也都是由太監(jiān)操辦,且中間缺少監(jiān)督,只要敢塞錢,阿貓阿狗也能蒙混過關。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妹妹永寧公主,就是吃了這個大虧。當時萬歷帝大張旗鼓給妹妹選駙馬,一來二去,總算挑中了一個,小伙子叫梁邦瑞,富商出身且相貌不差,外加操辦的太監(jiān)把他夸成一朵花。萬歷帝也就拍板認可了??苫槎Y當天就發(fā)現不對勁,這哥們穿著婚袍,卻當場狂流鼻血,把現場來賓都嚇得夠嗆,關鍵時刻還是太監(jiān)會說話,當場奉承說:婚禮見血是大紅,這吉利??!萬歷帝想想也對,于是就沒往深里想。誰料結婚才一個月,公主就嚎啕著回來了:這位梁公子其實是個癆病鬼,參加海選的時候就病的夠嗆了,全靠給太監(jiān)塞錢才混進來,送進洞房后,就體弱得連夫妻生活都過不了,蜜月都沒過完就一命嗚呼了??蓱z永寧公主貴為金枝玉葉,卻是先嫁人婦,再做寡婦。那年頭已是明朝中晚期,所謂封建禮教在民間早已不作數,照《三言》的說法,女子離婚再嫁,那是正常不過??煞旁诨适疑?,卻依舊條令森嚴。公主守寡,那是一定要守到底。不出幾年,守寡到底的永寧公主郁郁而終。一生幸福全讓迷信哥哥和財迷太監(jiān)毀了。
而就算是擇婿滿意,婚姻順利,公主駙馬的婚后生活,依然時刻充滿“幸福的代價”,最典型的幸福代價是:公主駙馬的夫妻生活,也不是隨便想過就能過的。
因為從家庭關系上說,公主駙馬是夫妻,但從行政關系上說,公主是皇室,駙馬是臣子,屬于上下級。下級要找上級辦事,通常都要申請,夫妻生活這類重大事件,同樣也要申請。平日里,公主駙馬,也都是分房而居的,公主在內室,駙馬在外室。
而做駙馬的,要申請過一次夫妻生活,那真比闖關還難。倒不是公主本人不樂意,而是公主并非一個人在戰(zhàn)斗,陪公主嫁過來的,還有諸如保姆,奶娘等各色人等,申請一次夫妻生活,就跟進廟燒香一樣,那樣一級一級往里燒。
而最難燒的一關,莫過于公主的管家婆,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嬤嬤。在公主與駙馬之間,看似地位卑微的嬤嬤,卻是橫亙在公主駙馬之間的一道鐵門,公主駙馬的夫妻生活過不過,一個月過幾次,全是她說了算。
一般說來,公主和駙馬要過夫妻生活,流程是這樣的,由公主宣召,接到宣召的駙馬,前來覲見公主,然后夫妻團聚,完事收工。
可有嬤嬤在,事情就不一樣了。公主能不能宣召駙馬,得看嬤嬤是不是同意,如果沒給嬤嬤好處,嬤嬤不會同意,趕上嬤嬤不高興,也不會同意,個別倒霉的公主,攤上個心理扭曲變態(tài)的,見不得年輕人恩恩愛愛的嬤嬤,那更是只能認倒霉了。
而公主之所以怕嬤嬤,主要因為嬤嬤都是老宮女,在宮里扎的時間長人脈廣,尤其和實權太監(jiān)交好,輕易得罪不得,雖然一個是主一個是仆,卻還要看人家的臉色。
而接到傳召的駙馬,如果不給嬤嬤塞好處,就是嬤嬤傳了,你也進不去,被嬤嬤鐵青著臉擋出去。有些駙馬會繞開嬤嬤,趁嬤嬤不在的時候來會公主,可一旦被嬤嬤發(fā)現,后果就很悲慘:嬤嬤會像捉奸一樣把駙馬逮出來,打的駙馬這輩子都不敢偷著來。好好的夫妻,就這樣整的和偷情似的。
絕大多數的駙馬和公主,就是這么憋屈著過了一輩子,當然也有奮起反抗的,不過雖然勝利了,代價卻是慘重的。比如《萬歷野獲編》里所記錄的,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女兒壽寧公主。
這位壽寧公主的來頭可不簡單,她是萬歷帝最寵愛的貴妃鄭貴妃的女兒,萬歷帝有十個公主,夭折了八個,僅存的兩個鐘,壽寧公主是他最疼愛的掌上明珠。后來壽寧公主嫁人后,萬歷皇帝還分外想念,嫁人的時候就特意下旨,命公主每隔五天就要回宮一次。
可就是這樣一位備受寵愛的公主,結婚后卻一直受嬤嬤的欺負。她和駙馬冉興讓,婚后一直感情和睦,偏偏多出個嬤嬤梁英女,這女人脾氣古怪,尤其見不得男歡女愛,公主要宣駙馬,總是想方設法阻攔,公主駙馬花了不少銀子,賠盡了笑臉,卻是該罵還是罵,該不讓見,還是不讓見。
日久天長,小夫妻也忍無可忍了,趁有一次嬤嬤不在,冉興讓干脆摸進公主房間,二人痛痛快快私會一回,偏在正親親我我的時候嬤嬤回來了,這下可炸鍋了,嬤嬤當場卷袖子打罵,公主也忍夠了,和嬤嬤大吵一通,隨后夫妻倆豁出去了,打算分頭進宮,駙馬去找老丈人萬歷帝揭發(fā),公主去找母親鄭貴妃哭訴。同心協(xié)力和嬤嬤斗到底。
按理說,這小夫妻該是百分百的勝算,一個是皇上貴妃最疼的掌上明珠,一個是掌上明珠的老公,對面不過是個老宮女,勝負似乎一目了然。
可真斗起來才知道,小兩口還是毛太嫩,一面嬤嬤早利用相熟的太監(jiān),跑到公主生母鄭貴妃面前顛倒是非,尤其把公主思念駙馬,和駙馬相會,說成是不守婦道。結果鄭貴妃大怒,公主來了三次都被擋在門外,另一邊廂的駙馬更慘,被擋駕見不到萬歷帝不說,還被嬤嬤的親信太監(jiān)找人一頓暴打。還沒等著冉駙馬去告狀,萬歷帝的圣旨反而下來了:斥責駙馬亂搞事情,反命他奪職反省。一對合法的夫妻,爭取合法的夫妻生活,除了爭來一頓暴打和母女反目,便是這么個窩囊結果。
不過他們還算是幸運的,這事情過后,事情的始作俑者梁嬤嬤,被調往他處,雖然打人的宦官沒有遭到任何處罰。但相信公主駙馬是知足的,因為他們終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在一起了。在整個明朝的三百年里,他們或許是唯一一對可以正大光明在一起的公主駙馬。雖然過程慘痛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