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時期得以善終且千古流芳的皇太后是誰
薄姬,漢高祖劉邦的嬪妃。劉邦的第四子劉恒之母。劉恒即皇位后,尊其母為太后娘娘,即薄太后。薄姬是蘇州人,她的父親薄生在秦朝之時與從前魏國的宗室之女魏媼相好,未婚而生下了她。薄生想來是翩翩少年,而魏媼原籍魏國,則是山西人,兩人的家鄉(xiāng)相距遙遠,簡直山高水長,不知怎么會相遇的?想來是戰(zhàn)亂之中顛沛流離,青年男女因而千里相會,產生了感情吧,當然談不上什么婚姻。更糟的是,還沒來得及結為夫婦,薄生年紀輕輕就死在了山陰,成了異鄉(xiāng)之鬼。
魏豹死后薄姬成了劉邦的妃子。薄姬的母親魏媼拉扯著自己的兒女,在亂世之中苦苦求生。不久,秦朝就陷入了亂世。在這一片混亂中,從前戰(zhàn)國年間的諸侯遺族紛紛割據自立,想要趁此亂局混水摸魚,不撈個皇帝做也要恢復舊家邦,魏國宗室魏豹就在此時自立為王。這時薄姬已經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魏媼心懷故國,見魏豹復稱魏國,便將心愛的女兒送進了魏豹的王宮,薄姬便成了魏豹的姬妾。當時有一位很著名的星象家、相士名叫許負,魏媼請他來給女兒薄姬相面,看她能否在魏宮中出人頭地。誰知道這許負一見薄姬,頓時大驚失色,道:“何止是在小小王宮出人頭地那么平常?她日后還要生下天子,成為世間第一貴婦人!”
許負先生的相術精準如神,是廣為世人推崇的。這話一說出來,魏媼簡直心花怒放。而魏豹聽說薄姬竟然還有這等遠大前途,更是喜上眉梢,算盤珠子立時打得飛快:薄姬的兒子要做天子,而她是我魏豹的小妾,她當然只能生出我的兒子來。那么,我的兒子做天子,我豈不是也當有天子之份?或者至少也可以放手一搏,為兒子打下前程吧?魏豹說到做到,立即背棄自己和漢王劉邦所訂的攻楚盟約,轉而在楚漢之間中立起來,隱隱然有坐山觀虎斗,想收漁人之利吞并天下的意思。魏豹背約,令劉邦怒火中燒,這一下氣得,連項羽都先放在一邊了,趕著就派自己的親信將領曹參率兵,誓要先滅了兩面三刀的魏豹不可。魏國的實力怎么能是漢軍的對手?于是兵敗如山倒,漢高祖二年三月,魏豹天子夢未圓,自己辛苦打下的“魏國”倒先成了漢王劉邦的一個郡。魏豹對“相面不準”的許負恨得牙根癢,只得投降。
劉邦倒還算客氣,封他做御史大夫,并讓他守城。可是他的霉運正旺,不久該城被楚軍圍攻,與魏豹共同守城的周苛、樅公認為,魏豹曾為此地國王,是個靠不住的家伙。于是魏豹不得不一命歸西。當初魏豹敗后,魏宮中的女人們全部被俘。由于是“罪婦”,薄姬等人沒有資格充當劉邦的姬妾,只能去做宮中役使的婢女,于是她們都被送進了“織室”。魏豹死后,劉邦偶然想到了魏宮的姬妾宮人,于是便到囚禁她們的織室去瞧瞧。這一瞧之下,劉邦頓時心曠神怡,發(fā)現死鬼魏豹的宮人中,居然不乏美色嬋娟。于是色心大動,挑選了一批姿色出眾的女奴送進自己的后宮中。薄姬就在這批女人之中。
薄姬為人低調穩(wěn)重。劉邦其實并沒有喜歡上薄姬,漢高祖四年,劉邦來到了河南成皋靈臺。這時陪伴他的姬妾,是原來魏國的宮女管夫人和趙子兒,這兩個女人一時間十分受寵,得意非凡,閑聊的時候提起了當初和薄姬立下的誓言:“假如三人中有誰先得富貴的話,一定不會忘記另兩人,要共享富貴和機遇”,她們覺得薄姬十分可笑,于是嬉笑不止。劉邦無意間聽到了一點話頭,見兩人笑得有緣故,便開口詢問。管夫人和趙子兒只得一五一十地將底細都說了出來。劉邦對這兩個沒有良心的女人十分反感,轉而心生凄涼之意,對單純的薄姬同情起來。 因為好友的背叛,薄姬反而得到了劉邦召見的機會,真是不可揣測的命運。劉邦當初召薄姬侍寢,其實并沒有愛上她,多的是一種憐憫,所以很快也就把薄姬拋到了九霄云外,特別是她懷孕生產之后,更是連面都沒有多見一次。薄姬雖然為劉邦生下了兒子,卻還是長年枯守孤燈,純粹守活寡。
孤寂的薄姬在長達八年的時間里,默默無聞地僻處掖庭一角,撫養(yǎng)著劉恒。由于極其不受寵愛,偏偏又生了兒子為諸寵姬所妒,薄姬的處境可想而知。漸漸地,她養(yǎng)成了謹小慎微、凡事忍讓的態(tài)度,就連照制度派來侍侯她的宮女,她都不敢得罪。在劉邦的后宮中,薄姬母子幾乎成了“好欺負”的代名詞。
這樣的處境,當然是苦惱的,但是世事就是那么翻云覆雨,難以預料。劉恒八歲這年,是漢高祖十二年,就在四月甲辰,他那高高在上、幾乎不曾多看他一眼的父親劉邦去世了。大權獨握的太后呂雉雖然對戚懿進行了殘忍的報復,對薄姬的態(tài)度卻非常公正。這當然是因為薄姬為人小心謹慎,更是因為薄姬和她一樣,沒有得到丈夫劉邦應該給予的善待,除了人生經歷和身份頭銜略有差距,在被丈夫冷淡這方面,呂雉覺得自己與薄姬多少有點同病相憐。正因此,薄姬意外地得到了呂雉特別的恩遇:薄姬被呂雉送往兒子劉恒的封地,不但讓她母子團圓,更給予她“代王太后”的稱號,使她成為大漢王朝僅次于呂雉的貴婦人。
薄姬為人善良厚道。薄姬以子為貴,薄姬憑著為劉邦生了兒子,雖不能像戚姬那樣得寵,但也可以設法引起劉邦重視的。可她想得更多,兒子生為皇子,養(yǎng)在刀光劍影的皇宮里,首先有著生命危險。沒有兒子的后宮女人嫉妒,有兒子的后宮女人認為是威脅,誰都有可能把毒手伸向她的兒子。讓劉邦重視她,自然讓那些女人更嫉妒,更覺是威脅。什么有兒子的性命要緊呢?為保兒子的性命,她必須低調,和劉邦拉開距離,最好讓劉邦永不理她。后宮女人的關系錯綜復雜,她對女主人呂后畢恭畢敬,對戚姬則敬而遠之,盡量不讓她們覺得自己和誰近乎,和誰疏遠。她謹小慎微,凡事忍讓,就連照制度派來侍侯她的宮女,都當領導對待,不敢稍有得罪。誰知道這宮女,是不是呂后或戚姬的密探呢。受她的影響,兒子劉恒也如她一樣不顯山露水,只守拙,不當頭,委曲求全。后宮里,薄姬母子以好脾氣出名。好脾氣,就是好欺負,但沒有人忍心欺負他們。連呂后兜薄姬:“老實、苦命,是個可憐人!”
薄姬培養(yǎng)了一代勤政明君。由于呂雉孜孜不倦的“除苗”工作,此時劉邦的兒子們,只剩了代王劉恒和淮南王劉長了。齊王劉襄一系雖然在鏟除呂族方面立下了首功,但是他們畢竟是孫輩,而且他們還有一個兇悍無比的舅父——誰也不想再侍侯一個換湯不換藥的陰狠外戚家族。劉長他媽家的親戚為人也不比劉襄家的好多少,只有代王劉恒之母薄氏家族,一向以克己謹慎聞名于世。一比之下,大臣們立刻拿定了主意。
這樣一來,皇帝的龍袍,就如同一塊大餡餅,向遠在晉陽與世無爭的代王劉恒頭上砸來。公元前180年閏九月,迎接劉恒進京為帝的使者來到了代國。這時的劉恒,已經做了十七年的親王,時年二十四歲。他簡直不能相信,世上有這樣的好事,他和他的臣屬們都認為這是一個陰謀,萬萬不能相信。然而他的母親薄姬卻覺得這是天意。為了穩(wěn)妥起見,薄姬讓劉恒采用自己深信的卜筮之術,以占卜星象決定。占卜的結果是上上大吉。于是劉恒放了一半心,讓舅父薄昭隨使者進京,直到得到舅父的肯定答復,他才輕車簡從向長安進發(fā)。這時的劉恒的心還沒有完全放下,來到長安城外五十里處,他再次派人打探消息,確信無疑后,才前往渭橋與迎接的大臣相會。當人群將他前呼后擁送進未央宮后,他成為大漢王朝的第五任皇帝。劉恒即位后,封自己的母親薄姬為皇太后。
在婚姻生活上,薄太后一生坎坷,是毫無樂趣可言的。然而她卻生了一個世上數一數二的孝順兒子。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二十四孝故事里,漢文帝劉恒排第二,僅次于舜帝姚重華。據說,薄氏成為皇太后之后,漢文帝以皇帝之尊,仍然對母親孝順如初。薄太后曾經生了一場重病,輾轉遷延達三年之久。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劉恒卻打破了這句話,在三年之中,他每天都要看望母親,常常衣不解帶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旁邊,凡是御醫(yī)送來的湯藥,劉恒都要親口嘗過,確認無誤之后,才放心給母親喂下。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直都對母親盡為子之道。
公元前157年,文帝先于薄太后離開人世。臨終時,他對于讓母親“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不孝”深為抱憾,反復囑咐妻子竇皇后和兒女們一定要對薄太后盡孝。為了彌補這個缺憾,劉恒要求將自己的陵墓照“頂妻背母”的方式安置方位。兩年后,薄太皇太后去世,竇太后謹遵丈夫的心愿,將婆婆落葬在劉恒霸陵的南方,仿佛劉恒背著母親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