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的另一面 依靠有限財力迅速發(fā)展地方經濟
抗戰(zhàn)初期,太原是國統(tǒng)區(qū)內抗日氛圍最濃烈的一座城市,是一盞抗日明燈。
可以說,這盞燈是閻錫山和共產黨共同點亮的。
當然,燃料就是當時彌漫在山西溝溝嶺嶺間特有的濃厚的民族抗日氣氛。雖然,這盞燈后來燃成了熊熊烈火,把閻錫山燒得焦頭爛額,但我們不能否認閻錫山在抗戰(zhàn)初期的非常之功。
這是歷史事實。
人們印象中的閻錫山,是一個精于撥拉算盤的生意人,一個見風使舵的陰謀家,一個修筑窄軌鐵路的土皇帝,一個“學會五臺話,就把洋刀挎”的舊軍閥。卻很少知道他是一個既有舊學淵源、又接受近代文明教育、各種思想兼收并蓄的開放型知識分子,是一個依靠地方有限財力迅速發(fā)展了地方經濟的實業(yè)家,是一個在抗戰(zhàn)初期積極抗日、吸引全國熱血青年投奔的抗日領袖,是一個為八路軍提供了巨大舞臺的盟友。
真實的歷史總是要比教科書復雜百倍。
留學日本,結交孫文,提倡三民學說,參加辛亥革命,年青時的閻錫山是中國政界的一個鷹派人物。
也曾暗揣天下之心,幾次參加軍閥大戰(zhàn),占據北京,號令天下,幾近登頂,但最終功敗垂成。
中原大戰(zhàn)后,閻錫山年近五十,閉門舔傷,恍然而知天命,暗嘆一聲,方收回窺視天下之心。1934年11月9日,蔣介石攜宋美齡到他的老家河邊村探視他病重的父親后,他更加鐵心歸倚南京。乃父臨終前,再三告誡在其墓室后壁上全文鑲嵌諸葛亮的《前出師表》,讓閻百日守墓時晨昏默念,暗示他安守輔臣之命,勿生謀鼎之心。
所以,從此之后,閻錫山收斂羽翼,安心治晉。
世人多以閻氏在山西修窄軌鐵路而詬病,諷刺其搞地方封閉。
其實不然。
當時山西主要有兩條干線鐵路:正太路和同蒲路,全是窄軌。
正太路與閻沒有關系,1902年由慈禧批準,法國道勝銀行承辦,因而采用當時法國型鐵路軌距,即一米寬之窄軌。
同蒲鐵路由閻錫山于1933年5月開始修筑。此前再三申請,才得到南京政府允許,但筑路資金需要地方自籌,所以,閻錫山修筑同蒲路,始終貫徹一個經濟的原則。正是從這一原則出發(fā),他堅持仿效正太線,主張將同蒲線也修成窄軌。據閻錫山向南京政府鐵道部寫出的《山西省修筑窄輕軌鐵路之理由書》中透露:修每米38公斤寬軌,全線需要投資9000萬元。經調查同蒲路沿線貨運量每年約四萬噸公里,連同客運收入(旅客7500萬人公里),每年總計約350萬。如果以該路運量每年增加30%計算,除去利息、支出,損益扣抵,50年內不但賺不了錢,累計還虧損37.43億元。而改修窄軌,則不僅鐵軌成本降低,而且能夠節(jié)省大量人力與其他材料,投資僅需3400萬元。20年內除收回全部投資外,并可嬴利670萬元。50年內約可賺回30.63億元。正負比較,利弊自明。
同蒲路1933年5月動工,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時基本貫通。這四年里,閻錫山花費了太多的精力,省署人員幾乎全體總動員,輪番上路勞動。閻每周召開兩次筑路會議,雷打不動。四年中不僅修成了850公里長、貫通全省南北的干線鐵路,而且還完成了總長度達180公里的五條支線。
由于閻錫山一切從節(jié)約出發(fā),處處精打細算,不僅工期大大提前,而且建筑費用大大降低,同蒲路的建筑費總計1650元,每公里費用不足2萬元,不及原設計費用的一半,更不及寬軌鐵路費用的五分之一。
這,不能不說是閻錫山在山西的一大德政。
造產救國,這是閻錫山治晉的又一思路。閻在日本時,就認識到工業(yè)化是世界潮流,是國家強盛之根本。中原大戰(zhàn)后,閑居五臺河邊村的閻氏就聘請留美博士邊廷淦為召集人,在太原設立西北實業(yè)公司籌備處,聘請各類專家為籌備委員,分設特產、礦業(yè)、紡織、化工、水利、牲畜、肥料、冶金、交通、商業(yè)、銀行等12個小組,在山西各縣、西北各地進行資源調查,設計規(guī)劃。
1933年8月1日,西北實業(yè)公司正式成立,閻錫山自兼總經理,對全省舊有官辦工礦企業(yè)進行了全面改組。
到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先后只有四年時間,西北實業(yè)公司名下已擁有數十家大型工業(yè)企業(yè),包括鋼鐵、燃料、電力、機械、化學、建材、紡織、兵工、造紙、火柴、皮革、面粉等輕重工業(yè)、國防工業(yè)在內的規(guī)??捎^、門類齊全的基礎工業(yè)體系。它所形成的以重工業(yè)、機械工業(yè)為主的工業(yè)格局,一直延續(xù)到1949年及其以后,甚至現(xiàn)在。
閻對自己奉守頗嚴。
每天早晨,他都要集中司令部全體人員,集體訓話,宣讀重要文件,即使在最落難的時候,也未曾綴。他的確也是一個勤政的人。
閻個頭不高,粗壯,最突出的是兩只圓圓的美目,明察秋毫。幾百人的朝會,他講著話,下邊有一個人走私,他一眼就能看出來。稍稍駐目,一道電光閃過,令人不寒而栗。
可以說,在日本進占山西之前的幾年里,山西民族工業(yè)、國民教育都有了較大發(fā)展。
百姓皆稱“閻先生”。
雖然皈依南京,但閻錫山依靠其特殊身份以及與蔣介石的特殊協(xié)議,山西依然是國民政府治下的惟一特區(qū)。蔣系軍隊不在山西駐防,蔣系的各種特務組織,也不準留駐山西。最典型的是國民黨黨部,自從1931年被閻默許搗毀以后,一直沒有建立。
若大的國民政府治下的山西,竟然沒有國民黨黨部,沒有公開的國民黨員,真堪稱民國怪事。
對這位資歷高、實力強、威望重的政治老手,蔣介石想消化,卻又苦無時機,只好私下里急得拍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