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虎父無犬子”:盤點我國史上著名“父子檔”

        2016-11-24 19:57:2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虎父無犬子”——我國史上著名“父子檔” 李冰 李二郎 李冰,戰(zhàn)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秦昭襄王末年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岷

        “虎父無犬子”——我國史上著名“父子檔”

        李冰 李二郎

        李冰,戰(zhàn)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秦昭襄王末年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他征發(fā)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據(jù)《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設(shè)石人水尺,這是中國早期的水位觀測設(shè)施。幾千年來,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都江堰也成為著名的風(fēng)景名勝。

        李冰在修完都江堰,四川什邡洛水鎮(zhèn)修建水利工程后病逝于此,葬于洛水鎮(zhèn)旁邊的章山之上。后世為紀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廟。而每年的清明時節(jié),當?shù)氐木用穸紩诙鯊R舉行祭祀活動和開水(歲修完工后放水)典禮。

        李二郎,李冰之子。傳說李冰治水功不只在他一人,除了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外,還有他的兒子李二郎。關(guān)于李二郎的歷史記載甚少,并且眾說紛云?!豆嗫h志》說“李二郎史佚其事,名字無證,性喜獵”,是認為確有其人其事的。宋代很有名的理學(xué)家朱熹在《朱子語》中說“溜口二郎乃是李冰第二個兒子”。

        李冰父子塑像

        李冰父子治水

        曹操 曹丕 曹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nèi)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jù)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fù)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chǔ)。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后為魏王,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xué),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fēng)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為“三曹”。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曹魏的開國皇帝。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jīng)傳,通曉諸子百家學(xué)說。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之后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jié)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tǒng)治。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fù)漢朝在西域的設(shè)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xué),于詩、賦、文學(xué)皆有成就,尤擅長于五言詩,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去世后廟號高祖,謚為文皇帝,葬于首陽陵。

        曹植七步成詩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與卞夫人的第三子。三國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建安文學(xué)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今存《曹子建集》。散文同樣也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的特色。南朝宋文學(xué)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鐘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粲溢今古,卓爾不群?!蓖跏康潎L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孫堅 孫策 孫權(quán)

        孫堅(155-191),字文臺,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漢末群雄之一,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jié)”。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zhàn)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zhàn)役。后與劉表作戰(zhàn)時陣亡。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其子孫權(quán)即為孫吳的開國皇帝。孫權(quán)建國后,追謚孫堅為武烈皇帝。

        孫策(175-200),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quán)長兄。東漢末年割據(jù)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度龂萘x》中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yè)而屈事袁術(shù),后脫離袁術(shù),統(tǒng)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后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quán)接掌孫策勢力,并于稱帝后,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孫權(quán)(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zhèn)ギ愑诔H?。善騎射,膽略超群。十九歲時,兄長孫策遭刺殺身亡,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與劉備聯(lián)合于赤壁打敗曹操軍隊,建立了孫劉聯(lián)盟。建安二十四年,派呂蒙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lǐng)土面積大大增加。黃武元年,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建立吳國;黃龍元年,稱帝。稱帝后,設(shè)置農(nóng)官,實行屯田,平定山越,設(shè)置郡縣,促進了江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太元元年病逝,享年71歲,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于蔣陵。是三國時代統(tǒng)治者中最長壽的。

        王羲之 王獻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祖籍瑯琊(今屬山東臨沂)。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fēng),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fēng)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一句來贊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永和九年,農(nóng)歷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為此詩集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天時地利人效果發(fā)揮極致,據(jù)說后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山東臨沂,生于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詩人,晉簡文帝司馬昱的駙馬。自幼聰明好學(xué),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擅長繪畫。自小跟隨父親練習(xí)書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于神智。”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他還創(chuàng)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shù)字,由于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楊家將

        楊令公楊繼業(yè),原名楊業(yè),北宋名將,被譽為“楊無敵”。史載其“軍紀嚴明,屢建戰(zhàn)功”。領(lǐng)八千火山軍掛帥掃北,掌中一口九環(huán)金鋒定宋刀,橫掃雁門,威震北國。每臨陣前必舉紅令字旗為號,軍中習(xí)稱為“金刀令公楊無敵”。領(lǐng)兵直攻到遼國都城幽州,逼得遼主天慶梁王耶律尚納降稱臣,從此宋遼兩國便以白溝為界南北分疆,暫止兵戈。楊繼業(yè)因功授爵火山王,位列開國九王之一。一門妻子官封五侯,賜金水河畔清風(fēng)無佞府,府門頭造一座八寶重檐滴水天波樓,樓上供奉著當年太祖爺?shù)挠駧Ш陀饡F券,鐵券記楊門救駕有功,可免楊門子弟九死之罪;又在府前設(shè)石碑玉坊,著令滿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須下馬通過。從此天波楊府在東京汴梁城名重譽滿。后被困兩狼山。盼兵不到,率兵突圍未果,至蘇武廟李陵碑前,絕望與饑渴交加,碰碑而死。

        大郎楊泰,字延平,善使一桿屈盧渾金槍;隨太祖征討南唐時立了頭功,加封為忠孝侯、位列當朝八少陽侯、官拜代州節(jié)度使。因其與宋王趙匡義相像,金沙灘雙龍會代宋王而死。曾一箭射死天慶梁王。

        二郎楊永,字延定,善使一桿八寶赤金槍;隨太君掃北,陣前曾連斬北國十八員上將,后來加封為義勇侯、代州觀察使,雙龍會代南清宮八王千歲而死。闖重圍時,為保兄弟們闖出重圍力舉千斤頂,被遼兵亂劍砍死。

        三郎楊勛,字延光,善使一桿透甲縷金槍;隨太君掃北,在北遼陣前斬將奪旗,官封忠武將軍、代州防御使,金沙灘一戰(zhàn),被馬踏如泥而死。

        四郎楊貴,字延輝,善使一桿菊花點金槍;也在陣前立功,封明威將軍、代州團練使,金沙灘一戰(zhàn)被俘,將楊姓拆木易,與鐵鏡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過關(guān)探母,助宋破遼,多有功勛,得以與家團圓,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長壽的人。

        五郎楊春,字延德,善使一桿獨角皂金槍;瓦橋關(guān)前單人獨騎踹遼營,生擒過遼國郡馬耶律高,官封宣威將軍、殿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金沙灘一戰(zhàn),受傷,后皈依佛門,五臺山為僧,后為大破天門陣出山。

        六郎楊景,字延昭,善使一桿素纓鏨金槍;在銅臺關(guān)追車救駕,官封保靈侯、殿前司左右金槍班都指揮使,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灘一戰(zhàn)中返國之人,三關(guān)兵馬大元帥。后病死于關(guān)外。

        七郎楊希,字延嗣,善使一桿虎頭烏金槍;在銅臺關(guān)箭射遼將救駕,官封敏烈侯、殿前司東西招箭班指揮使幽州一戰(zhàn)橫勇無敵。因在爭帥印擂上打死太師潘仁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綁在百尺高桿上用箭射死。

        八郎楊順,字延順,善使一桿荷包滾金槍,官封殿前虎旗飛猛軍指揮使,金沙灘一戰(zhàn)中,八郎被遼擄去,改名王司徒,娶妻青蓮公主。

        晏殊 晏幾道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撫州府臨川城人(今屬江西南昌),是撫州籍第一個宰相。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以詞著于文壇,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fēng),開創(chuàng)北宋婉約詞風(fēng),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diào)和諧,寫景重其精神,賦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與歐陽修并稱“晏歐”。其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戀花》、《踏莎行》、等,其中《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蝶戀花》“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等佳句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被稱為“天然奇偶”。

        晏幾道(1030-1106),字叔原,號小山,北宋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人(今屬江西南昌進賢縣)。晏殊第七子。自幼潛心六藝,旁及百家,尤喜樂府,文才出眾,深得其父同僚之喜愛。他不受世俗約束,生性高傲,不慕勢利,從不利用父勢或借助其父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有利條件,謀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過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開封府推官等小吏。詞風(fēng)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如《鷓鴣天》中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等詞句,備受人們的贊賞。有《小山詞》傳世。與父晏殊被稱為“大晏”、“小晏”。

        蘇洵 蘇軾 蘇轍

        宋仁宗嘉袥初年,由于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爭相傳誦,一時學(xué)者競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才識》記載:“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也。”“三蘇”的稱號即由此而來。蘇氏父子積極參加和推進了歐陽修倡導(dǎo)的古文運動,他們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來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xué)家。宰相韓琦奏于朝,除秘書省校書郎。擅長于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并傳于世。蘇洵少時不好讀,喜游,其《憶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韻》詩中云:“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v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岷峨最先見,晴光壓西川?!背嗽诩彝ソ逃戏Q得上是天下父親的典范,在自學(xué)成材上,蘇洵也是后人的楷模?!疤K老泉,二十七,始發(fā)奮,讀書籍?!边@是《三字經(jīng)》里對于蘇洵的描述。蘇洵是幸運的,創(chuàng)造了中國第一文人家庭的奇跡。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文學(xué)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嘉祐年間“進士”。其文汪洋恣肆,豪邁奔放,與韓愈并稱“韓潮蘇海”。蘇軾生性放蕩不羈,人性率真,深得道家風(fēng)范。好交友,好美食,創(chuàng)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其詩題材廣闊,清新雄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xué)最高成就的代表。

        蘇轍(1039—1112),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自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蘇轍生平學(xué)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儒學(xué)為主,最傾慕孟子而又遍觀百家。他擅長政論和史論,在政論中縱談天下大事,分析當時政局,頗能一針見血。史論同父兄一樣,針對時弊,古為今用。著名文章有:《新論》、《六國論》、《上皇帝書》、《上樞密韓太尉書》、《黃州快哉亭記》《巢谷傳》《老子解》等。

        岳飛 岳云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北宋末年投軍,十余年間,率領(lǐng)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shù)百次戰(zhàn)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shù)毀盟攻宋,揮師北伐,先后收復(fù)鄭州、洛陽等地,又于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zhèn)。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云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冤獄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云(1119—1142),字應(yīng)祥,號會卿,是民族英雄岳飛的長子,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少年將軍。出生于河南湯陰,歷任武翼郎、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等職。于紹興十一年和父親岳飛及張憲一起慘遭宋高宗趙構(gòu)及奸臣秦檜陷害,年僅23歲。紹興三十年,宋孝宗為岳飛父子平反昭雪后,岳云附葬在杭州棲霞嶺下。其后宋孝宗追授岳云為安遠軍承宣使、武康軍節(jié)度使及安邊將軍等職,并追封為繼忠侯。

        紹興四年,隨父出征,在這次戰(zhàn)斗中,岳云手持鐵錐槍,沖鋒在前,勇不可擋,第一個登上久攻不克的隨州城。后又隨軍北征,收復(fù)了鄧州。此后岳云成為背嵬軍岳飛親兵)最重要將領(lǐng)之一,在歷次對金對偽齊作戰(zhàn),以及剿滅楊幺安定后方等戰(zhàn)斗中屢立大功,卻多被父親隱瞞不報,岳云毫無怨言。紹興十年,金兀術(shù)率軍南侵,岳云身先士卒,率背嵬軍騎兵沖撞敵陣,挫敵銳氣,又反復(fù)沖殺,為這場重要的主力決戰(zhàn)獲勝立下大功。郾城大敗后不久,金兵獲得增援,以十萬眾改攻潁昌,岳飛預(yù)先令岳云率部分背嵬軍赴援,戰(zhàn)前,岳飛對岳云說:“不勝,先斬汝頭?!碑斎眨涝坡受娫诮鸨囍衼砘貨_殺數(shù)十次,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鏖戰(zhàn)半日后,金兵士氣低迷,岳家軍留守部隊5000人趁勢開城殺出,一舉擊潰金兵。岳珂記載說:郾城等戰(zhàn)后,金兀術(shù)大為震驚,仰天長嘆道:“岳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