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漢族英雄冉閔 冉閔做了幾年的皇帝?
被誤解的漢族英雄冉閔:很少有一個歷史人物像冉閔這樣充滿爭議,在五胡逐鹿中原,北方漢族幾近卒滅之際,他被稱為楚霸王轉世,拯救北方漢民于水火之中,而對中原少數(shù)民族實行種族滅絕的鐵血政策,又使他成為后世詬病的屠夫。即使在今天,主流的教科書因無法為其功勞和罪孽準確定位而不得不將其忽略。
冉閔父冉良,滑州內黃人,自幼習武,11歲時就已統(tǒng)率起族人與胡人作戰(zhàn),熟于騎馬,多力善射,勇而無懼,任乞活陳午部將,其曾率族人從魏地(河南)過江奔東晉,要求晉室出兵北伐,未果北返,但這次南行受了東晉“建節(jié)將軍”的封號,史料記載,河內之戰(zhàn)時,面對數(shù)十萬兇奴、羯胡的攻城大軍,其于兩軍陣前,射殺刺死敵軍多人,陣前觀戰(zhàn)的石勒大驚,勒奇之,贊曰:“此兒勇健可嘉”,后被俘,收為養(yǎng)子,故冉閔又稱石閔。
冉閔,小字刺奴,又有史書說其名路,325年出生,蘭陵郡長大,自幼性格果銳,善謀略,多策略,及長身長八尺,勇力絕人,攻戰(zhàn)無前。后趙在北方壯大后,石閔隨后趙軍隊征戰(zhàn),在攻打鮮卑和西羌及平服兇奴余部的戰(zhàn)爭,建立了軍功。石閔利用手中掌握的軍權,開倉放糧,賑濟漢族饑民,得到了廣大深處社會最底層的漢族人民的支持。石虎死后,后趙陷入內亂。靠四十萬漢人尸肯修建起來的后趙皇宮發(fā)生不明原因的火災(襄國宮殿倒時明確史料為冉閔所煉燒死),大火燒了一個多月。石閔借此機會,放出石虎從全國各地的搶掠十萬漢族婦女,很多人已經(jīng)無家可歸了,冉將之許自已的部下與高力漢族衛(wèi)士,收賣人心。隨著后趙權力核心的斗爭不斷升級,石閔奮而一擊,建立了大魏國,并復歸冉姓,史稱“冉魏”。
冉閔雖在胡人政權中任職,卻始終不忘自己是個漢人。在那個五胡紛爭的時代,北方的漢人成為名義和事實上的最低等人群。
公元349年五月,冉閔扶立傀儡石遵,使其“殺世自立”。石沖聞之,帥戍守幽州的兵士合兵十余萬胡軍南下,被冉閔等殲滅于平棘,冉閔俘殺了石沖,為消滅胡人的有生力量,冉閔坑殺被俘降軍三萬余人;冉閔要求石遵“正式”讓位予他(類似于漢魏晉之間的憚讓),石遵當然不原將祖宗的基業(yè)讓出;
公元349年十一月,冉閔殺石遵,胡族勢力激烈反抗,冉閔盡殺胡人十余萬,中原大亂。同一時間,傀儡皇帝石鑒,以圖挾天子令諸候(后趙全國當時到處都是手控重兵的胡將,可惜此舉并不見效,可見胡族政權未開化之程度)。關中的趙樂平王石苞自關中率大軍東討冉閔,后被冉閔殺;中書令李松、殿中將軍張才夜受石鑒書誅閔,亦被殺;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太守石暉參與誅殺冉閔,也被冉閔所殺;姚弋仲、蒲洪等連兵,移檄中外,號召天下胡人殺掉冉閔.....
冉閔看到各地的胡將都不聽命于他,與之為敵,石鑒背后計劃除去他(石鑒被閔殺時在位一百零三日)。冉閔攻斬了石鑒叫來殺的的孫伏都三千羯士等人,縱兵屠殺,自鳳陽至琨華,橫尸相枕,流血成渠。冉閔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仗者斬?!焙汀敖諏O、劉構逆,支黨伏誅,良善一無預也。今日已后,與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敕城門不復相禁。”結果方圓百里的漢人都跑了過來,胡人全部離去。冉閔看到胡人終究不聽命于已,所謂“胡非我類,其心必異”,親自帶兵在鄴城周圍屠殺胡羯二十幾萬人。
冉閔又以掃清中原為號召,揚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則將其統(tǒng)統(tǒng)殺絕,遂下達了《殺胡令》,并致書各地,號召北方的漢人盡誅胡人,北方各地漢人群起響應。至此,受民族壓迫之苦若干年的北方漢民認為,冉閔乃西楚霸王轉世,上天派來欲拯救漢民于水火之中,更加紛紛聚集在其周圍。據(jù)史書記載,遷入中原的五胡六夷死者不計其數(shù),很多漢人也被誤殺,特別是山西南部的血腥報復中,很多長的像姜氐的漢人也被當作胡人殺死。
在冉閔的帶領下,漢人與群胡展開你死我活的爭斗:
(1)首戰(zhàn)以漢騎三千夜破兇奴營,殺敵將數(shù)名,逐百里,斬兇奴首三萬;
(2)再戰(zhàn)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zhàn)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lián)軍三十余萬;
(4)四戰(zhàn)先敗后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zhàn)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lián)軍十余萬;
(6)六戰(zhàn)于鄴城以一二千剛組織的漢騎將遠至而來的胡軍七萬打的潰不成軍;
(7)七戰(zhàn)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zhàn)十捷??!
一時間,在他的暴力打擊和各路漢族義軍的聯(lián)合打擊下,中原的胡族幾乎被屠戮殆盡。北方中國,鬼哭狼嚎,人們皆以殺胡為樂事,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陜西、甘肅、寧夏幾省幾盡光復。迫于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武力威脅,有諸匈奴,氐、羌、諸胡數(shù)百余萬,各自想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九大石胡甚至從此遠遷回中亞老家,在這途中,眾胡或因被漢人截殺襲擊,或因各胡之間的沖突,或因自己內部的伙拼,結果弄得是傷亡慘重,尸遺萬里,所能還鄉(xiāng)者可說是少之又少。 五胡亂華中的四胡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后趙的建立者羯族被誅殺殆盡,至此從中國歷史上消失。
其實就在這個時候,冉閔曾派出使者出使南朝,愿率其統(tǒng)一的北方數(shù)郡歸附,然而昏庸的東晉統(tǒng)治者既無膽量北伐,也無膽量接收。反趁北方戰(zhàn)事之機,打著華夏正統(tǒng)的身份,與前燕合謀滅冉魏,成功“接收”了山東、河南二省。冉閔一怒之下稱帝,道:“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稱帝后的冉閔與東晉徹底決裂。
冉魏與眾胡群毆廝殺不已,盤踞中國更北部的前燕鮮卑人整兵精武,進入了極盛時期。不得不承認,在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產生了濟濟人才,而此時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天才戰(zhàn)將慕容恪出場了。
公元351年,前燕與冉魏在廉臺展開決戰(zhàn),冉魏以一萬步兵對抗前燕的14萬鐵騎,十戰(zhàn)皆勝。慕容恪設下連環(huán)馬陣,冉魏全軍覆沒。冉閔一人斬殺燕兵300余名而突出重圍,但天妒英才,其坐騎“朱龍”寶馬突然暴斃,冉閔被擒,斬于遏陘山。冉閔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
冉閔戰(zhàn)死后,河北山西二省被鮮卑占據(jù)。但冉閔收復的河南、山東二地民眾向南歸復南朝漢人。這使的當時北伐每每失敗的南朝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就光復了河南、山東二地。這是祖遜北伐后南朝政府第二次控制這一地區(qū)。比祖遜收復的還多!(可惜東晉沒有保有多久,就被鮮卑人奪去,鮮卑軍隊一直打到長江邊。因為無船過江,東晉才又茍安了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冉閔愛民如子,從異族豪強和統(tǒng)治者手中解放二十多萬漢人婦女,并幫自已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當冉閔放羯人石虎強搶的六七萬漢族少女回家時,她們中的大多數(shù)卻沒有走。因為已經(jīng)無家可歸了,冉魏滅亡時,惡運又一次降臨她們的頭上。冉閔被擒殺后,鮮卑人南下,她們給殘忍的鮮卑軍士充作了軍糧。(注:這二十萬漢人婦女,被慕容鮮卑充當了軍妓,一年后被當作軍糧吃掉,鄴城城外數(shù)萬名少女的碎骨殘骸堆成了小山……,來自東北高寒的鮮卑人有著吃人的獸性,這一點可從史書上得到印證)
從純軍事角度來說,冉閔不算出色,但他憑借其無與倫比的個人能力支起了抗胡的大旗。在那個漢人遭受滅頂之災的時候脫穎而出,幾乎憑一人之力重創(chuàng)五胡,為漢人的延續(xù)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為他極端仇視,大肆屠殺胡人,被后世所不齒,故一直不為世人所熟悉。但就當時而言,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從整個中國歷史來說,民族融合是大勢所趨,冉閔大漢族主義的極端民族政策導致了民族矛盾的加深,破壞了融合的進程,造成形勢更加分崩離析,直到前秦再次統(tǒng)一中國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