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晉開國重臣桑維翰:歷史第一個提出曲線救國
桑維翰(898年—947年),字國僑,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后晉大臣,石敬瑭賣國的幫兇。唐朝河南府洛陽人。后唐同光年間進士及第,后投奔河陽節(jié)度使石敬瑭為幕僚。石敬瑭勾結契丹篡國,他極力贊成,并由他辦理具體事宜,以賄賂、割讓幽云十六州、稱“兒皇帝”為條件獲得契丹幫助,為石敬瑭滅后唐立下汗馬功勞。936年石敬瑭建立后晉以后,桑維翰兩度出任宰相,廣受賄賂,權傾朝野。契丹滅晉時,被后晉降將張彥澤縊殺。
早年生涯
桑維翰(899年—947年),字國僑,洛陽人。父親是桑拱,曾任河南尹張全義的客將。桑維翰長相丑陋,身短面長,可他自認為“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立志要做公輔。然而他參加科舉考試,主考官因討厭“桑”與“喪”同音而不予錄取。有人勸他放棄科舉,桑維翰“著《日出扶桑賦》以見志。又鑄鐵硯以示人曰:‘硯弊則改而他仕’”。 這就是著名的“磨穿鐵硯”的典故。后來經過他父親向張全義做工作,得到推薦,終于在后唐同光三年(925年)進士及第。
宋代史料《清異錄》曾記載桑維翰早年的一件逸事:“桑維翰草萊時語友人曰:‘吾有富貴在造物,未還三債,是以知之。上債錢貨,中債妓女,下債書籍?!榷F硯功成。一日,酒后謂密友曰:‘吾始望不及此,當以數(shù)語勸子一杯?!淙藵M酌而引公云:‘吾有三悅而持之:一曰錢,二曰妓,三曰不敢遺天下書?!煸疲骸犰怕洞笊酰粤P一觥?!?。
長興二年(931年),石敬瑭任河陽節(jié)度使(治孟州,今河南孟縣南)時,桑維翰被羅致帳下,任掌書記,此后就一直追隨左右,成為石敬瑭的心腹謀士。
聯(lián)絡契丹
清泰三年(936年)五月,后唐末帝李從珂因石敬瑭在河東擁兵有異志,下令移鎮(zhèn)鄆州(今山東東平西北)。石敬瑭打算借助契丹力量拒命反唐,將佐都恐懼不敢表示意見,只有桑維翰和劉知遠極表贊成。其中桑維翰表示:“今主上以反逆見待,此非首謝可免,但力為自全之計。契丹主素與明宗約為兄弟,今部落近在云、應,公誠能推心屈節(jié)事之,萬一有急,朝呼夕至,何患無成?” 于是石敬瑭命令桑維翰寫信向契丹求援,信中的內容就是
事成后割讓幽云十六州,石敬瑭稱“兒皇帝”,用侍奉父親的禮節(jié)來對契丹主耶律德光(遼太宗)。桑維翰起草的這份屈辱的求援書雖然得到石敬瑭的首肯,卻連另一名支持者劉知遠也覺得過分。耶律德光同意了石敬瑭的要求。但是后來盧龍節(jié)度使趙德鈞也賄賂契丹主耶律德光,石敬瑭聽說后害怕事情有變,于是又派桑維翰直接前往契丹面見耶律德光,力辯援石敬瑭之必要,表示“將竭以中國之財以奉大國”,并且“跪于帳前,自旦至暮,涕泣爭之”。 耶律德光被桑維翰“感動”,于是決議幫助石敬瑭。因此史書說:“滅唐而興晉,維翰之力也。”
在契丹的大力支持下,石敬瑭終于滅亡后唐,自稱皇帝,建立后晉,是為后晉高祖。在耶律德光的建議下,桑維翰被任命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兼權知樞密使事,相當于宰相的地位。 后又任翰林學士,相當于“內相”的地位。就這樣,桑維翰身兼宰相、樞密院、翰林學士三大要職,成為后晉王朝名副其實的股肱之臣。
輔佐后晉
后晉建國以后,桑維翰成為了權傾朝野的開國第一功臣,但后晉臣民大多數(shù)都反對石敬瑭和桑維翰這種喪權辱國的外交政策。天福三年(938),桑維翰出主意將楊光遠移鎮(zhèn)洛陽,引起楊光遠的不滿。楊光遠上書指責桑維翰“去公徇私,除改不當,復營邸肆于兩都之下,與民爭利”。 石敬瑭于次年將桑維翰外調相州(今河南安陽)節(jié)度使,一年后又移鎮(zhèn)兗州(今屬山東)。天福六年(941年)六月,鎮(zhèn)州成德節(jié)度使安重榮恥臣契丹,抗疏請討契丹,引來巨大響應,這可以說是后晉朝野反抗情緒的總爆發(fā)。在這種關鍵時刻,桑維翰立刻上密奏,力陳對抗契丹的“七不可”,從安重榮抗疏原因,后晉、契丹雙方力量對比,國家內政狀況,對抗與和親利弊等方面論證了維持與契丹修好的關系,有利于國家大局。其疏末云:“臣愿陛下訓農習戰(zhàn),養(yǎng)兵息農。俟國無內憂,民有余力,然后觀釁而動,則動必有成矣?!?這說明桑維翰并非絕對主張對契丹屈從,一旦形勢有變,時機成熟,還是要求改變這種屈辱現(xiàn)狀。石敬瑭同意他的意見,沒有反叛契丹。
桑維翰雖然有賣國之嫌,但他的政治才能還是相當不錯的,也有一些值得稱道的政績。后晉建立之初,他就建議朝廷“務農桑以實倉廩,通商賈以豐貨財”,重視農業(yè)生產和商品流通。他治理相州除民弊二十余事,在兗州擒豪賊過千人,亦寇恂、尹翁歸之流也”。 尤其在相州任上,革除“罪一夫而破一家”之積弊,詔天下諸州普遍實行,“自是劫盜之家皆免籍沒,維翰之力也。” 而且,桑維翰才望素重,其助后晉立國之才得到史家充分肯定。史書記載“開運元年(944年)六月,復置樞密院,以維翰為中書令兼樞密使,事無大小,悉以委之。數(shù)月之間,朝廷差治?!卑嗽?,“時軍國多事,百司及使者咨請輻湊,維翰隨事裁決,初若不經思慮,人疑其疏略;退而熟議之,亦終不能易也”。 桑維翰于天福三年(938年)十月受排擠罷去樞密使一職,次年四月因時為樞密使的劉處讓奏對多不稱旨而廢樞密院,一旦復置樞密院,即以桑維翰兼樞密使,其才能可見一斑。桑維翰經邦治國之才還表現(xiàn)在健全國家機構、選拔人才上。如復置學士院,注意選賢任能。除官公正,如除前耀州團練推官襄邑張誼為左拾遺,抵制以親舊用事的馮玉授官不當之舉。桑維翰命官公正,亦可從其子授官之事上印證。
被害身亡
天福九年(944年),晉出帝石重貴繼位后,桑維翰被調回中央,任命為侍中,但是實權在主張與契丹絕盟的大將景延廣手中。桑維翰多次上言與契丹請和,都被否定。由于后晉不“恭順”的態(tài)度,天福九年(944年)契丹大舉南侵,劫掠貝州(今河北清河)等地后北返,造成后晉不少損失。桑維翰乘機讓人在石重貴面前說:“制契丹而安天下,非用維翰不可。” 于是石重貴就把景延廣調離朝廷出守洛陽。桑維翰得以重返宰相之位,被擢升為中書令,同時又恢復設置樞密院,以他為樞密使,再度成為后晉最有權勢的人物。
桑維翰第二次掌權,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政治才能,達到了“數(shù)月之間,百度浸理”的效果。 可是他憑借權勢,廣收賄賂,“仍歲之間,積貨巨萬”,引起朝野非議。 李彥韜、馮玉等在石重貴面前攻訐桑維翰,石重貴想立即罷黜他,后經劉昫、李崧等勸解,才采取逐步分權的做法,由馮玉先任樞密使再任相職來削奪桑維翰的實權。于是桑維翰乘石重貴生病之時,向太后建議“為皇弟石重睿置師傅”。石重貴病愈后獲悉此事大怒,就罷去他的相職,出任開封府尹。此后他就稱有“足疾”,很少去朝見。
桑維翰被貶謫以后,后晉向契丹稱臣的政策發(fā)生改變,這直接為后晉政權帶來滅頂之災。開運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契丹出兵將滅后晉,桑維翰四處奔走,求見當政者馮玉及出帝石重貴,但都拒不接見。 隨后契丹攻入開封滅晉,桑維翰被降將張彥澤縊殺。關于桑維翰的死因,《舊五代史·桑維翰傳》的記載是石貴重為了避免耶律德光追究他背叛契丹的責任,便密令張彥澤殺桑維翰以滅口,而在《舊五代史·張彥澤傳》及《新五代史·晉臣傳》中的記載則是桑維翰大義凜然地斥責張彥澤,張彥澤羞愧難當,加上挾私怨,因而縊殺桑維翰,并對外宣稱他是自縊的。也有說法是張彥澤貪圖桑維翰家的財貨而將他殺死??傊>S翰不大可能是被石重貴指使殺掉,應該是張彥澤為了個人恩怨或貪圖財物而將其殺死的?!缎挛宕贰穼λ呐R死前這樣一段描述:“初,彥澤入京師,左右勸維翰避禍,維翰曰:‘吾為大臣,國家至此,安所逃死邪!’安坐府中不動,彥澤以兵入,問:‘維翰何在?’維翰厲聲曰:‘吾晉大臣,自當死國,安得無禮邪!’彥澤股栗不敢仰視。 可見桑維翰還是一個相當有骨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