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贏虔梁與商鞅變法
2016-11-19 15:40:3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語:商鞅,本是衛(wèi)國庶出公子,好刑名之學,先在魏相公孫痤家做家臣。后痤病危,向惠王薦之,惠王棄之不用,于是西入秦。
孝公用之,秦國富強。
商鞅,本是衛(wèi)國庶出公子,好刑名之學,先在魏相公孫痤家做家臣。后痤病危,向惠王薦之,惠王棄之不用,于是西入秦。
孝公用之,秦國富強。后經(jīng)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及至始皇,終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
如果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那么秦孝公就是千古明主,沒有他創(chuàng)立的基業(yè)就不會有后來的統(tǒng)一六國。
商鞅變法只是末,而孝公雄才才是本。同為商君,在衛(wèi)只是一個庶出的公子,在魏也只是家臣,而至秦貴至大良造,全掌一國之政。后惠文王繼位,雖被車裂而死,但其法未被摒棄,可見秦之雄心,非六國之人所比。
秦人統(tǒng)一天下,而所用之人皆非秦人。商君、張儀、甘茂、范雎、呂不韋、李斯皆異邦之人,而秦國重用之,可見歷代秦王之賢明。尊賢納士,取長補短,以為已用,秦人之用心甚矣。
這讓我想到了《阿房宮賦》里面的結(jié)論: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為齊人孫武所創(chuàng),卻被秦人用來滅了齊國,豈不可笑。正如我們引以為傲的四大發(fā)明被西方列強制成槍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釀成了百年的恥辱一樣,哎!豈非可笑……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國之大而以民為本,散財而民心聚,民心聚則國強,國強則天下興。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