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趙禎生平簡介 宋仁宗趙禎怎么死的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中國宋朝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母李宸妃,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30日),天禧二年(1018年)九月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時年13歲,1023年改元天圣。1063年駕崩于汴梁皇宮,享年54歲,在位四十一年。
仁宗即位時只有十二歲,由劉太后垂簾聽政,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聽政十一年后病卒,仁宗始親政。在位期間最主要的軍事沖突在于西夏,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后改變其父夏太宗李德明國策,展開宋夏戰(zhàn)爭,延州、好水川、定川三戰(zhàn)宋軍皆有失利之處,韓琦、范仲淹更在好水川之戰(zhàn)后被貶。
到定川之戰(zhàn),西夏分兵欲直搗關(guān)中的西夏軍遭宋朝原州(今甘肅鎮(zhèn)原)知州景泰的頑強(qiáng)阻擊,全軍覆滅,西夏攻占關(guān)中的戰(zhàn)略目標(biāo)就此破滅。西夏因連年征戰(zhàn)國力難支,最后兩國和談: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史稱“慶歷和議”,取得了近半世紀(jì)的和平。
寶元元年,陜西出支為1551萬;寶元二年展開宋夏戰(zhàn)爭后,慶歷二年陜西出支為3363萬,幾近赤字。遼國失去南下劫掠的經(jīng)濟(jì)誘因,也是遼宋能維持百年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皇佑四年(1052年),儂智高反宋,軍隊席卷廣西、廣東各地。仁宗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视游迥?,狄青夜襲昆侖關(guān),大敗儂智高于歸仁鋪之戰(zhàn)。次年,儂智高死于大理國,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