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王姬貴簡介 變法尚未成功就死去的周景王
周景王姬貴(?-前520年),姓姬,名貴,東周第十二位君王,謚號景。他是周靈王的兒子。周景王在位時,財政困難,連器皿都要向各國乞討。有一次,景王宴請晉國大臣知文子荀躒,指著魯國送來的酒壺說:“各國都有器物送給王室,為何晉國沒有?”,荀躒答不出來,讓副使籍談答復,籍談說當初晉國受封時,未賜以禮器,現(xiàn)在晉國忙于對付戎狄,自然送不出禮物來。周景王列數(shù)了王室賜給晉的土地器物,諷刺其“數(shù)典而忘其祖”,這是“數(shù)典忘祖”的典故。此時周天子的地位已經(jīng)一落千丈。
帝王故事:“數(shù)典忘祖”變法失敗
周靈王在長子太子晉去世后,也很快死去。其次子姬貴被立為天子,就是周景王。周景王繼位時,周王室已經(jīng)衰落得極其嚴重了,不僅諸侯不拿天子當回事兒,甚至連王室的財政也很窘困,天子祭祀時使用的器皿都要向諸侯國乞借。即使這樣,有些諸侯還不給天子面子,不肯獻上禮器,北方的霸主晉國就是其中之一。
周景王眼看晉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一毛不拔,非常生氣,總想找機會損貶晉國一下,出一出氣。有一次,正巧晉國的大臣荀躒參加周景王的宴會,周景王就指著魯國送來的酒壺對荀躒說:“你看,這是人家魯國送來的禮器,天下各國都有器物送給王室,為啥只有你們晉國啥也沒有送呢?”
荀躒沒想到天子會如此發(fā)問,一時張口結舌,不知說什么才好。荀躒無言以對,也就罷了,周天子還能治你個罪嗎?偏偏荀躒手下有個隨員叫籍談,祖先是晉國司典,想在天子面前抖抖威風,就接過話題說:“當初晉國受封時,王室就沒有賜以禮器,現(xiàn)在我們哪有什么器物來貢獻?”
周景王一看是籍談,一聲冷笑,說:“恭喜你籍先生,你答錯了!”然后,他掰著手指算當年晉國開國之時,周朝賜給晉國多少多少器物,以后晉國歷代國君又從周王室接受多少賞賜,一筆筆算得清清楚楚,硬是把籍談說服了。
景王又看看籍談,突然陰損地甩出一句:“籍父難道沒有后裔了嗎?怎么數(shù)著典籍卻忘記了祖先呢?”因為籍談的祖先是晉國的司典,籍談理應最清楚祖先的事跡,怎么今天竟然忘記了呢?
周景王和他早夭的兄長太子晉一樣,都是聰明小孩兒。關于這一點,僅從他斥責晉國使臣的情況就可以看得出來。
作為一個聰明的君主,周景王當然不甘心周朝就這樣衰落下去,他深知,周朝雖然依靠周禮得以穩(wěn)定地存在,但也正是很多過時的禮制,使得大周朝裹足不前。要想真正振興大周,必須徹底進行改革。景王于是發(fā)動了歷史上第一次由天子發(fā)起的變法,史稱“景王變法”。
如果這次改革成功了,或許大周真的就可以中興。但是,大周的保守勢力太強大了,改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不僅大臣中有很多反對者,景王的幾個兒子也對改革態(tài)度很不一致。
景王的太子很早就夭亡了,活下來的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姬猛、姬匄(gài)、姬朝。其中姬朝最小,受保守思想毒害最輕,對變法也最支持。景王偏愛這個小兒子,暗中打算把王位傳給姬朝,好使變法可以繼續(xù)下去??墒钱敃r的保守派以劉獻公摯、單穆公旗為首,反對把王位傳給姬朝。這些保守派都非常有實力,對王室的影響力很大。景王見他們反對立姬朝為太子,就打算先除掉他們,為姬朝繼位打好基礎。
周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20年)四月,周景王到北山打獵,打算趁打獵之機殺掉單穆公和劉獻公,結果還沒有來得及動手他就突然去世了。臨終之時,他把姬朝托付給大夫孟賓,希望他將來扶立姬朝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