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是怎樣用特殊的工具來實施度量衡的
容積單位
黎族對容積(體積)的計量也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單位,按各地方的不同習慣,有不同的容積單位,一般由小到大有“筒”、“腰簍”、“升”、“斗”、“籮”、“谷桶”、“車”等幾種?!巴病庇靡欢沃窆?jié)制成,“腰簍”用竹片或藤編織而成,“升”用一塊四棱臺狀的木頭挖空而成,“斗”用木板釘成正四方棱臺狀而成,“籮”即藤編織的籮筐,“谷桶”用竹片編織而成,“車”即牛車指車身容量。這幾種單位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定的換算標準,不像漢族的“兩筒等于一升,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那么標準。在計量液體容積時,則常以瓢、竹筒、木桶和陶缸等作為計量單位。
面積單位
黎族丈量土地面積是用播種的農(nóng)作物種子來度量的。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黎族習慣用“攢”作為單位,一塊種山欄稻的坡地若用了五攢山欄稻種子,就稱這塊地的面積為五“攢”。有的地方用“工”來表示田的面積,按習慣通常一個農(nóng)民一天所插秧的那塊水田的面積,稱為一個“工”田,相當于半畝地。有的地方則喜歡用一根長到腰部的小棍子來量(約一米長),如果一塊地長約15米、寬約5米,人們就說這塊地夠“長15棍寬5棍”。
重量單位
在重量的計算上,黎族也沒有統(tǒng)一衡器的標準單位。黎語中表示重量的詞有“嚓)”、“冷”,相當于漢族的“斤”與“兩”,但這應該是漢語借詞。許多黎族地區(qū)衡量谷物重量時仍習慣用“束”作單位,一束稻谷約重2斤,大的單位是籮,實際都是容積單位,通過容積的測量和折算來實現(xiàn)重量的計算。
時間單位
黎族不像漢族那樣用小時、分、秒作單位來計時,而只是用“段”來表示一晝夜的時間段。一晝夜分成十段,順序為:黎明、上午、中午、下午、黃昏、入夜、初夜、子夜、五更、破曉。其方法是白天看太陽,黑夜看星星看月亮,或聽鳥叫蟲鳴雞啼而定。這在“第二節(jié)歷法”中將敘述到。
1950年后,黎族歷史上經(jīng)常使用的傳統(tǒng)度量衡逐漸消失,現(xiàn)在均用國際上通用的度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