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哈薩克族:馬背上的民族是怎樣走下馬背的

        2016-06-07 23:01:2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這是哈薩克族人歷史中最新的一頁,這一頁紙上是一些普通人平凡的生活,它記錄著哈薩克族通向未來的腳步。 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東南邊緣遼闊

        這是哈薩克族人歷史中最新的一頁,這一頁紙上是一些普通人平凡的生活,它記錄著哈薩克族通向未來的腳步。

        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東南邊緣遼闊的草場上,13歲的哈薩克少年烏森別克策馬飛奔,1000米馳騁下來,胯下的棗紅馬并不十分氣喘,優(yōu)雅地小跑著,背上細密光亮的短毛折射出太陽耀眼的光芒。雖然沒拿第一名,少年依然很滿足,騎在心愛的馬上開心地對記者說,我非常喜歡賽馬,兩年前就開始參加比賽了。

        這是我們從烏魯木齊出發(fā)赴烏拉斯臺口岸途中看到的一幕。詢問后得知,這是阜康市為參加8月份將在伊犁舉行的全疆民族風情運動會而舉行的賽馬選拔賽。記者看到近千人和數(shù)百匹駿馬還有百十輛摩托車沿著紅旗插成的賽道兩邊綿延開來。賽道上不時騰起滾滾黃煙,一匹匹各色的駿馬載著騎手飆風絕塵而去。在據(jù)賽會組織者介紹,比賽的項目分為1000米、3000米、5000米和走馬,也就是看哪匹馬走得快,不準跑,跟競走有點象。

        比賽正在緊張地進行,檢錄處用哈薩克語和漢語招呼著進入起跑線的選手們。隨著發(fā)令槍響,選手們策馬揚鞭,卷起一溜飛塵。

        用彩旗標注起來的跑道一圈下來是1000米。1000米、2000米、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競賽。

        幾乎每一個參賽小組都有不習慣這種劇烈競賽的馬匹,不是離開跑道,就是進入不了狀態(tài),甚至還有一匹馬把選手從身上掀下來,絕塵而去,干脆當了“逃兵”。

        小學六年級的卡吾和他的爸爸,今天一起早早趕路來到賽場,參加3000米的比賽。爸爸是“教練”,戴著哈薩克小花帽,身體已經(jīng)發(fā)福,挺著個大肚子。他不時提醒兒子比賽中要注意的事項,并且一直牽著馬韁繩不離左右,直到發(fā)令員喊預備才把韁繩交給兒子。

        卡吾一馬當先沖出起跑線,前500米還處于領先狀態(tài)。可是后來好像這匹馬缺少后勁,盡管堅持跑完全程,但只拿了個小組第三名。兒子盡了力,可是不免沮喪,爸爸則拍拍兒子的肩膀鼓勵他多努力,不要灰心,回去好好練,以后還有機會。

        賽馬的現(xiàn)場像節(jié)日一樣,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除了參賽選手,大部分人是騎著摩托或是乘坐拖拉機和汽車趕來的。很多選手都把自己的“賽馬”裝扮一新,大約三分之二的馬尾巴被編成辮子,還扎上五顏六色的布條條。有些選手還在馬頭和馬脖子上裝飾了彩條。

        跟平時騎乘不同的是,選手不能用馬鞍子,這也是對選手騎技的一個基本要求。記者問一位市文體局的姓宋的同志,為什么選手絕大多數(shù)是小學生,他笑著說:孩子身體輕,賽馬的負擔小,跑得會更快些。

        到了北塔山牧場,八一牧場正在慶祝成立50周年。這是從50年代9戶外遷到這里的牧民起家的,隨后增加到50多戶,一直發(fā)展到今天的4000多人的大牧場。他們屬于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農(nóng)六師,不是屯墾戍邊,而是放牧守邊。

        就在我們路過的公路兩側,一對對的男女正在冒雨表演“姑娘追”。我們還以為也是選拔賽,一問才知道是慶典的一部分。盡管雨下得很大,可比賽仍照常進行。對于哈薩克牧民來講,沐浴在珍貴的雨中也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草場上跟先前我們在阜康賽場見到的一樣,停著很多牧民的卡車、拖拉機、摩托車。其實,平時人們騎馬的機會和時間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棄馬乘車,馬背民族越來越“名不副實”。在賽場我們看到,很多選手和馬匹對于比賽比較陌生了。從馬文化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損失,但這反映了一個民族巨大的社會變遷和歷史進步。

        許多哈薩克族的馬上競技項目現(xiàn)在成了旅游品牌,已經(jīng)逐漸從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代步工具從馬匹變成飛奔的摩托車、汽車,千百年來的馬背民族在新世紀正在開始他們的新生活。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