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溫克族婚俗 鄂溫克族婚禮是怎樣進(jìn)行的
迎娶
結(jié)婚前的晚上,女方把近親都請來舉行宴席(宴席中所用的羊、酒等一般由男方提前送到),宴席叫“介紹女婿”。女婿要為各位長輩和兄長敬酒。宴席上前來的親戚給將要出嫁的姑娘送禮物和祝福。送禮結(jié)束后,人們都懷著留戀姑娘的心情,快樂地跳起“阿罕拜”舞,唱起送姑娘的歌,直到天亮為止。
結(jié)婚那天,男方父母委派“突儒胡達(dá)”(也叫“達(dá)胡達(dá)”,男主婚人,多由叔叔擔(dān)任,)、“杰胡達(dá)”(次男主婚人)和“突儒胡都古”(也叫“達(dá)胡都古”,女主婚人,多由姑姑擔(dān)任,)、“杰胡都古”(次女主婚人),帶領(lǐng)新郎和一些男女青年,用數(shù)輛“木拉日特日根”(帶篷的勒勒車)形成迎親車隊(duì),每車還有“庫圖勒胡達(dá)”(趕車的親家),去女方家娶親。但不能空手去,需帶酒肉等禮物,叫“古個日布訥仁”。
過去,輝河地區(qū)這天男方應(yīng)帶一只羊和幾十斤酒到女方家做客,并舉行宴會,新女婿給岳父母及長輩敬酒磕頭。女方宰一只羊招待,并給新郎換一身新衣,若是富裕人家,還送給新郎一匹馬和全套鞍具。
使鹿鄂溫克人在要到結(jié)婚日期時,男方的“烏力楞”不管距離有多遠(yuǎn),一定要搬到和女方“烏力楞”約一里左右的地方,由男方“烏力楞”通向女方森林的兩旁樹皮用刀切刮,意味著給新郎開道,叫“奧克特牙,那給楞”。娶親之日,新郎“烏力楞”的所有人都去女方家。
由于受俄羅斯人東正教的影響,有一位老人拿著耶穌像走在最前頭,其后是新郎,再后是新郎的父母和親戚,最后是牽著馴鹿的人。女方也以同樣的隊(duì)形出來迎接。新郎新娘見面后先要吻耶穌像,然后互相擁抱接吻。到女方家,新郎新娘從男方送來的十只馴鹿中選出兩只好的,各牽一只按太陽運(yùn)行方向繞“仙人柱”三周。宴會后,再到外面唱歌跳舞。當(dāng)晚,只留下新郎,在女方家過夜。
送親
女方送姑娘前,找個美滿幸福、子女滿堂的婦女,為女兒分發(fā),帶頭飾。姑娘出嫁時帶四季穿的衣物和裝衣物的篷車。
送親時,女方父母都不去,也委派“突儒胡達(dá)、突儒胡都古、杰胡達(dá)、杰胡都古”等,還有“烏娜吉胡都古”(伴娘)、新娘的兄弟姐妹及一些近親,但忌寡婦和孤身男人。
當(dāng)雙方接親和送親的隊(duì)伍走到半路時,男方按預(yù)計的時間,派幾名長者帶著酒和食品,在半路上敬引路酒和迎親酒。到了男方家,女方嫂子和“突儒胡都古”先進(jìn)屋,把隨嫁物品放在新人床上。這時,婆婆端著一碗牛奶迎出門,來讓新媳婦喝口鮮奶,并領(lǐng)著新媳婦進(jìn)屋。其他送親的人在門口喝完兩杯酒后才能進(jìn)屋。進(jìn)屋后,送親的姑娘們圍著新娘,坐到新人床上,這叫“達(dá)力仁”(意為不讓別人看見)。這時,在“突儒胡達(dá)”的帶領(lǐng)下雙方相互敬煙,敬完煙,各自坐到自己的位置,意味著結(jié)婚酒宴的開始。
使鹿鄂溫克人的新郎在第二天早晨要先回自己家,隨后由女方家父母和“烏力楞”的人牽著十只馴鹿,去送親。這時,男方的人們出來迎接,新郎新娘再度擁抱接吻,并吻耶穌像。在男方家舉行酒宴,宴會后送親的人都回去,新娘這時才算正式嫁給了新郎。
通古斯鄂溫克人在結(jié)婚日以前女方父母準(zhǔn)備陪送的衣服、用具,通知族人和親友來參加送姑娘,由女方將姑娘送去。男方要派人在野外迎接,在野外向女方的來賓敬酒敬肉,雙方都有“突儒胡達(dá)”和“突儒胡都古”。等女方的來賓進(jìn)“烏儒格柱”后讓座敬酒,并宣布某姓某男與某姓某女今天結(jié)婚成了夫婦,然后一同到包外宴席上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