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文化 布朗族民間歌舞是什么樣的
布朗人非常喜愛歌舞,每逢結(jié)婚、遷新居、過年過節(jié)或勞動之余,年輕人都愛載歌載舞,興味盎然。布朗山一帶的歌曲分為說、宰、生、綴四調(diào),巴達一帶的歌曲分為說、宰、生、綴、同曼等五調(diào)。各類曲調(diào)不變,唱時可隨時變換歌詞的內(nèi)容,能在不同場合表達不同的感情。
說調(diào):由小三弦伴奏,唱起來激越而抒情,富有青春的活力,一般用以歌唱熱烈的愛情。
空調(diào):這是一種對歌調(diào),往往天南地北地對唱,唱生產(chǎn)、愛情、故事等等。
生調(diào):由小三弦伴奏,一般是唱風俗、愛情和勞動的愉快。
綴調(diào):一般是在喜慶時喝,唱歷史、頌詞、故事或愛情等。
布朗人常是歌和舞結(jié)合在一起。在西雙版納的布朗族男女青年流行跳一種圓圈舞,跳舞開始,姑娘們即圍成一個圓圈,雙膝微微地一起一伏,柔軟的雙手在肩兩側(cè)或前或后輕盈翻舞,邊舞邊向反時針方向移動;同時,一群小伙子就在圈內(nèi)作有節(jié)奏的虎步跳躍,少頃他們又分散到姑娘面前與姑娘輕聲對唱,然后男青年們又聚攏,作虎步跳躍狀,如是地反復循環(huán)多次。跳舞時,伴以象腳鼓、鈸、小三弦等樂器。此外,還有采茶舞、猴舞、癩蛤蟆舞、蠟條舞等等。
跳歌
墨江的布朗族人們在逢年過節(jié)或者是婚娶佳期都要舉行"跳歌"的文娛活動。所謂跳歌",就是又跳舞又唱歌的意思,因步法的不同又有"二則歌"和"三則歌"的區(qū)別。"三則歌"的跳法是大家圍成一個圓圈,面部向著圈內(nèi),舞蹈開始時先向右轉(zhuǎn),一個跟著一個向前移動六步,然后向后轉(zhuǎn)身倒退三步,當退至第三步時屈膝,同時,身體稍向后傾,挺胸挺腹,足跟提起,這樣就算結(jié)束"三則歌"的第一輪全部舞蹈動作。以后再按上述步態(tài)循環(huán)地跳下去。
"二則歌"是向前六步,后退兩步,其余動作與"三則歌"一致。跳舞時有樂器伴奏,由一人或者是數(shù)人彈著優(yōu)美動人的小三弦曲調(diào),舞蹈者隨著音樂的旋律邊歌邊舞。
新年到時,漥墨寨的布朗族人們事先就發(fā)出通知,邀請外寨人來一起“跳歌”,在間隙時間也常常有兩寨人集體賽唱歌,誰輸了誰就得出豬頭請客,在一陣生動詼諧的對唱以后,人們又繼續(xù)“跳歌”,往往通宵不散,難解難分。
打歌
保山地區(qū)施甸縣布朗人(濮滿)在祭龍活動或結(jié)婚佳期都要舉行“打歌”?!按蚋琛币彩沁叧柽吿璧囊馑肌!按蚋琛敝跋纫x出一個能歌善舞、嫻于交際的“打歌頭”,由他主持歌舞晚會。屆時庭院中安置幾張方桌,桌上陳設豬頭、松子、葵瓜子、酒等類東西?!按蚋桀^”將豬頭抬起,邊唱邊繞桌三轉(zhuǎn),然后把豬頭放在桌上,燃香三柱插于豬鼻內(nèi),眾男女即在樂器聲中翩翩起舞,邊唱邊跳“大翻身”、“小翻身”等舞蹈。
伴泰樂器有蘆笙、小三弦、竹笛等。眾人在“打歌頭”的帶領下直跳到東方發(fā)白,興盡方散。
布朗族男子喜歡練武術,六、七十歲的老人在武術場上也照樣可以飛舞騰躍,不減當年武藝。主要的武術有“景歪”(長刀舞)、“景納”(木棍舞)、“景歪納”(雙人舞)、“景款墮”(甩棍舞)、“景弟”(拳術舞)等等。這些武術往往又與舞蹈揉合為一體,剛健有力,動作迅速利索,充分體現(xiàn)出布朗人的勇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