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魏晉以前的漢字沒有臉字 只有“面”和“顏”

        2016-11-12 19:00:5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魏晉以前的漢字中,是沒有“臉”字的,當(dāng)時表示“臉”意的字是“面”、“顏”等等。其實(shí),人的面部除了耳鼻口眼、額頰腮頷,還哪有臉可言。

        魏晉以前的漢字中,是沒有“臉”字的,當(dāng)時表示“臉”意的字是“面”、“顏”等等。其實(shí),人的面部除了耳鼻口眼、額頰腮頷,還哪有臉可言?!澳槨弊肿钤绯霈F(xiàn)時,也沒有“顏”、“面”之意,只是“顏面”上的某個部位。南朝梁武帝《代蘇屬國婦》詩:“帛上看未終,臉下淚如絲?!逼渲械摹澳槨笔恰安€”的意思,也就是指眼皮。梁·簡文帝《妾薄命篇十韻》“玉貌歇紅臉,長顰串翠眉”,還有白居易的《昭君怨》“眉銷殘黛臉銷紅”,這里的“臉”都是“頰”的意思,是眼下可以施粉的部位。沒有“臉”以前,“面”就是“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說文》曰:“面,顏前也?!薄稘h·匈奴傳上》中的“匈奴法,漢使不去節(jié),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廬”,《后漢書·東夷傳·倭》里也有“男子皆黥面紋身”。文中的“面”都是“臉”的意思。至于《三國志·魏志·毛玠傳》中的“漢律,罪人妻子沒為奴婢,黥面”的“面”,更是此意。今天還在流傳的“面子”、“面紅耳赤”、“不看僧面看佛面”中的“面”仍是“臉”的意思。

        隨著時間的推移,“臉”的范圍越來越大,到了唐代,“臉”和“面”就基本一致了。岑參的詩句“岸花仍自羞紅臉”中的“臉”已經(jīng)是“臉”了?!端疂G傳》第21回:“婆惜也不曾睡著,聽得宋江罵時,扭過身回道:‘你不羞這臉!’”此處的“臉”當(dāng)然也已是臉了。以后更為普遍,一直到明清之前,“臉”和“面”用法一致,都是書面用語。也就是說,“面”在當(dāng)時依然盛行,白居易“猶抱琵琶半遮面”,崔護(hù)“人面桃花相映紅”中的“面”如果換成“臉”,就大煞風(fēng)景了。沿襲到現(xiàn)在,臉和面范圍雖然一致,但我們通常把“臉”當(dāng)作口頭用語,而把“面”當(dāng)作書面用語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