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過年流行的獅子滾繡球吉祥圖案有什么寓意
2016-11-12 10:38:1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dǎo)語:獅子有威嚴的外貌,在我國古代被視為法的擁護者。在佛教中它又是寺院等這些建筑的守護者,是釋迦左臂侍文殊菩薩乘坐的神獸。獅子的形象在民
獅子有威嚴的外貌,在我國古代被視為法的擁護者。在佛教中它又是寺院等這些建筑的守護者,是釋迦左臂侍文殊菩薩乘坐的神獸。獅子的形象在民間應(yīng)用也很廣,有右前足踏鞠(俗稱繡球)的雄獅子,左前足踏小獅子的雌獅子,還有雌雄獅子相戲繡球,叫“雙獅滾繡球”。大戶人家常雕巨型獅子鎮(zhèn)宅辟邪。 雙獅滾繡球民間稱之為“獅子滾繡球”,表示喜慶吉祥歡樂之意。俗傳,雌雄二獅相戲時,它們的毛糾纏在一起,滾而成球小獅子便從中產(chǎn)出。此處繡球乃吉祥之物,它的變形圖稱“繡球綿”、“繡球紋”,廣泛用于玉石雕刻、衣料、建筑、家具、什器等方面。民間有獅子舞,是逢年奪冠節(jié)的重要節(jié)目之一。
一般為綴結(jié)或彩飾獅外套,人居其中,仿獅子各種姿勢,行走起坐,俯仰跳躍。又有人執(zhí)繡球引逗、戲弄。這種民間舞技,后被搬上舞臺傳以至今。 相傳,“獅子滾繡球”的起源故事是這樣的:南北朝時有一位名將叫宗愨,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與南方林邑國發(fā)生一場戰(zhàn)爭。宗愨為先鋒,接連受挫后想出了一條妙計,命部下雕刻木塊,制成獅子頭套和面具戴上,復(fù)披黃衣,敵方以為是獅子沖過來了,均敗陣而逃,宗愨獲得全勝。這種作戰(zhàn)方法,逐漸流傳民間,并慢慢增加舐毛、搔癢、打滾等動作,變兇猛為可愛的形象,逐漸演繹為獅子送祥瑞的習(xí)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