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飲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用法用量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huì)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對(duì)藥物進(jìn)行選擇時(shí),一定要注意不能隨意,對(duì)柴胡飲這種中藥方劑也是一樣,需要先對(duì)它進(jìn)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龍膽草 浙貝母 黃芩 甘草(生)
【功能主治】清熱疏肝,化痰散結(jié)。主小兒無辜疳。其證頸項(xiàng)生瘡,或項(xiàng)內(nèi)有核如彈,按之轉(zhuǎn)動(dòng),軟而不疼者。
【用法用量】引用燈心,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五十二
【處方】柴胡(去苗)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檳榔(煨,銼)半兩,五味子(炒)半兩,桂(去粗皮)1分,高良姜1分,羌活(去蘆頭)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柔痙,四肢逆冷,汗不止,腹中痛,筋脈急。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八
【處方】柴胡(去苗)半兩,赤芍藥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人參半兩,黃耆(微炒,銼)半兩,甘草(炙)半兩,生地黃1兩半(研,絞取汁)。
【制法】上7味,6味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頭疼,四肢羸弱,不思食飲,唯思眠睡。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入地黃汁1分,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
【處方】柴胡(去蘆)2錢,羌活2錢,法夏(姜汁炒)2錢,僵蠶2錢(姜汁炒),桔梗5分,銀花5分,蟬退7只(去頭足翅),厚樸5分(姜汁炒),陳皮1錢,粉草1錢,生姜3片。
【功能主治】白喉寒證初起,滿喉淡紅,微腫略痛,頭痛,惡寒發(fā)熱,飲食如常,舌苔白,二便和。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白喉全生集》
【處方】柴胡(去苗)2兩,青蒿2兩,嫩桃枝2兩,嫩柳枝(各陰干?。?兩,地骨皮2兩,甘草(炙)2兩。
【制法】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小兒肌熱盜汗,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加烏梅1個(gè)(拍破),小麥49粒,水1盞,煎7分,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引《莊氏家傳》
【處方】柴胡(去苗)1兩半,芎藭1兩半,桑根白皮(炙,銼)1兩半,白檳榔1兩,羚羊角(鎊)1兩,人參1兩,黃連(去須)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旋覆花(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首風(fēng),頭重嘔噦。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加生姜3片,煎取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五
【處方】北柴胡(去蘆,凈洗)1兩,人參(去蘆)1兩,當(dāng)歸(酒洗)1兩,黃芩1兩,赤芍藥1兩,甘草(炙)1兩,大黃(生用)半兩,桔梗(去蘆,銼,炒)半兩,北五味子(去梗)半兩,半夏(湯煮透,去滑)半兩。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小兒骨蒸疳氣,五心煩熱,日晡轉(zhuǎn)盛,口干無味,渴多身瘦,胸滿痰緊,小便黃色,食減神昏。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烏梅1個(gè),生姜2片,煎7分,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準(zhǔn)繩·幼科》卷八
【處方】柴胡(去苗)半兩,升麻半兩,茯神(去木)半兩,芍藥半兩,犀角(鎊)半兩,百合半兩,地骨皮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人參半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石膏1兩,甘草(炙,銼)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骨節(jié)疼痛,咳嗽不能食,口舌干燥,乍寒乍熱,唇口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竹葉3-7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
【處方】柴胡(去苗)半兩,常山3分,甘草(生)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干姜(炮裂)1分。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久瘧不愈,將成骨蒸勞,寒熱無時(shí)。
【用法用量】每用5錢匕,酒1盞半,煎至1盞,去滓,分2服,空心未發(fā)時(shí)1服,食后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
【處方】柴胡(去苗)2兩,桑根白皮(銼)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芍藥1兩,玄參1兩,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心熱多汗,骨蒸盜汗,咳嗽,五心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水3盞,加生姜5片,煎至2盞,去滓,日午、臨臥分溫2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三
【處方】柴胡(去苗)3分,葛根(銼)3分,蘆根(銼)3分,地骨皮3分,百合(干者)3分,桑根白皮(銼)3分,知母(切,焙)3分,萎蕤3分,貝母(去心,炒),茅根(銼),犀角(鎊),甘草(炙,銼),木通(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消渴,上焦虛熱,心中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加生地黃半分,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
【處方】柴胡(去苗)半兩,白術(shù)1分半,赤茯苓(去黑皮)1分半,鱉甲(去裙瀾,醋炙)1分半,知母(切,焙)1分,犀角屑1分,枳殼(去瓤,麩炒)1分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虛勞咳嗽,氣喘頰赤,心忪煩躁,兩脅脹悶,肌瘦少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早晨、日午、夜臥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處方】柴胡(去苗)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京三棱(煨,銼)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白術(shù)(炒令黃色)半兩。
【制法】上銼細(xì),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虛勞,心腹痞滿,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
【處方】柴胡(去苗)1兩半,半夏(湯洗7遍,焙)3分,牡丹皮2兩,當(dāng)歸(銼,焙)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桃仁(去皮尖雙仁,炒)40枚,吳茱萸(洗,焙,微炒)1兩半,大黃(飯甑中蒸3遍,炒)1兩半,白術(shù)1兩半,桑寄生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芎藭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婦人月經(jīng)不通,腰腹冷痛,面無顏色,漸至羸瘦,腹脹氣滿,欲成骨蒸。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空腹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柴胡(去苗)2兩,牛膝(去苗)2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庵(艸閭)子2兩半,大黃(銼,炒)2兩半,土瓜根2兩半,牡丹皮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50枚,樸消2兩。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通,心腹脹滿。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溫服,有頃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柴胡(去苗)1兩,桑上寄生1兩,知母(切,焙)1兩,百合(洗)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升麻1兩,甜竹茹(新竹刮用)3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虛煩懊熱,胎氣不寧,手足煩倦。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1盞,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六
【處方】赤芍藥、柴胡、黃連、半夏(姜制)、桔梗、夏枯草、龍膽草、浙貝母、黃芩、甘草(生)。
【功能主治】小兒無辜疳。證見頸項(xiàng)生瘡,或項(xiàng)內(nèi)有核如彈,按之轉(zhuǎn)動(dòng),軟而不疼,其中有蟲如米粉,便利膿血,身體羸瘦,面黃發(fā)熱。
【用法用量】引用燈心,水煎服。服后需配以蘆薈肥兒丸以消其疳。
【摘錄】《金鑒》卷五十二
【處方】柴胡5錢,紅花3錢,大桃仁(不去尖)3錢(研末)。
【功能主治】大怒及從高墜下,血積肋下,左邊疼。
【用法用量】將柴胡、紅花用酒煎好,調(diào)桃仁末熱服。
【摘錄】《傷科匯纂》卷七
【處方】柴胡8分,防風(fēng)8分,荊芥8分,黑參8分,大黃2錢,黃芩1錢,滑石1錢半,甘草5分。
【功能主治】痘瘡初起熱甚,表里俱實(shí)。
【用法用量】水煎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處方】柴胡、生地、赤芍、羌活、防風(fēng)、荊芥、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爛弦風(fēng)眼。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集成》卷二
【處方】柴胡1錢5分,廣皮1錢半,細(xì)辛1錢半,厚樸1錢半,半夏1錢半,甘草8分。
【功能主治】四時(shí)感邪,或三陽(yáng)并病,或時(shí)逢寒勝,癥無內(nèi)熱,而用涼藥致寒邪凝滯。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觀聚方要補(bǔ)》卷一引《孝慈備覽》
【處方】柴胡(去苗)、人參、知母(焙)、羚羊角(鎊)、甘草(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赤茯苓(去黑皮)、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木通(銼)、芍藥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潮熱。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1盞,加生姜1片,同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八
上面是關(guān)于柴胡飲這種中藥方劑的一個(gè)簡(jiǎn)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柴胡飲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yíng)養(yǎng)元素,對(duì)于治療和預(yù)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guān)人士的指導(dǎo)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