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散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和解散是一種純天然的中藥方劑,它是以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了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中醫(yī)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來看一看和解散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陳皮(洗),各四兩。桔梗、甘草,各半斤。蒼術(去皮)一斤。
【炮制】同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四時傷寒頭痛,憎寒壯熱,煩躁自汗,咳嗽吐痢。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片,棗二枚,煎至七分,不計時候,熱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陳皮(洗)各120克 藁本 桔梗 甘草各250克 蒼術(去皮)500克
【制法】上藥同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四時傷寒頭痛,憎寒壯熱,煩躁自汗,咳嗽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2枚,煎至160毫升,不拘時熱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處方】蒼術(凈洗)4兩,厚樸(制)1兩,桔梗(去蘆)4兩,藿香葉2兩,前胡(洗,去蘆)2兩,柴胡(洗,去蘆)2兩,當歸(洗)2兩,赤芍藥2兩,川芎4兩,陳皮(去瓤,炒)4兩,甘草(炙)4兩,神曲(炒)4兩,麥糵(炒)4兩,赤獲苓4兩,半夏曲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正氣,除寒邪,辟瘟疫。主感寒,表里未辨,頭痛惡心,發(fā)熱煩疼,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1個,煎7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一
【處方】邵前胡(去蘆,凈)1兩,川升麻1兩,京芍藥1兩,赤芍藥1兩,白術1兩,熟蒼術1兩,羌活1兩,川獨活1兩,川芎1兩,藁本1兩,桔梗1兩,防風1兩,甘草1兩,熟半夏1兩,人參(去蘆)1兩,藿香1兩,粉葛2兩(去皮)。
【功能主治】四時傷寒初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加生姜5片,水1盞半,煎至7分服,連進3服。得汗即愈。
【注意】老人、孕婦、自汗自利者,不可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五十九引《必用之書》
【處方】柴胡、茯苓、甘草、黃芩、葛根、防風、薄荷、芍藥、北梗。
【功能主治】傷寒得汗未解,或發(fā)而未汗。
【用法用量】水2鐘,加生姜2片,豆豉1撮,煎至1鐘,不拘時服。滓再煎。
【摘錄】《活人心統(tǒng)》卷一
【處方】紫蘇、杏仁、陳皮、半夏、前胡、薄荷、葛根、甘草(炙)、桔梗、桑白皮。
【功能主治】傷風,鼻塞咳嗽,胸脅竄痛,發(fā)熱口渴。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蔥白3根,棗子1枚。
【摘錄】《赤水玄珠》卷一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炙)4兩,陳皮(洗)4兩,藁本半斤,桔梗半斤,甘草半斤,蒼術(去皮)1斤。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和脾胃,逐風邪。助胃驅邪,和解百病。主四時傷寒,瘴病初起,傷食,胃寒腹痛,濕瘧。頭痛,憎寒壯熱,煩躁自汗,咳嗽吐痢。冷瘴初發(fā)。胸腹?jié)M悶,頭眩發(fā)熱;傷風初作,未分證候。腹痛嘔吐。
【用法用量】《醫(yī)方集解》有枳殼。
【摘錄】《局方》卷二(紹興續(xù)添方)
【處方】防風2錢,桔梗2錢,荊芥4分,升麻1錢5分,干葛2錢,薄荷3錢,蟬退2錢,力子2錢,覆花2錢,枳殼5分,木通1錢。
【功能主治】疹癥,氣粗煩躁,二便不通。
【用法用量】為散服。
【摘錄】《綠槐堂疹癥方論》
【處方】麻黃(去節(jié),取頭末)7分,綠豆(取生粉,隔紙焙熟)7分(共為細末),新蒲公英2兩(干者7分),條芩1錢,生地1錢。
【功能主治】疹已出,遍身形如蠶種,色黑暗,皮肉僵硬,十死一生者。
【用法用量】外治方:仰天皮二斤(即凹地上卷皮也)、嫩柳皮半斤、星星草四兩、蟬退二百個、水十杯、煎三沸,去滓,乘熱氣熏洗遍體,黑疹變?yōu)轷r色,十有九生。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處方】柴胡、桔梗、枳殼、前胡、甘草、茯苓、半夏、黃芩、葛根、薄荷、連翹、芍藥、川芎。
【功能主治】四時傷寒發(fā)汗后,經(jīng)中有余熱未解。
【用法用量】水2鐘,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便覽》卷一
【處方】川芎、羌活、獨活、厚樸、蒼術、細辛各等分,甘草減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散寒邪,解利傷寒。主溫疫。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五
看了上文對于和解散的介紹,我們對于和解散的功效和作用等內容也有了些許印象,這也是我們在食用前所必須要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