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綿散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用法用量
所有的藥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項(xiàng)和適用人群后,才可以進(jìn)行服用。對(duì)于中藥方劑紅綿散來(lái)說(shuō)也是一樣,接下來(lái)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白僵蠶(去絲嘴)2兩(炒),天麻1兩,天南星2兩(切薄片,油焙黃),蘇木節(jié)2兩半(別研)。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風(fēng)濕體熱,頭目不清。
【用法用量】《三因》有白術(shù)。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三
【別名】紅棉散
【處方】柳絮1兩,麋角(鎊,煮過(guò),焙)半兩,海蛤(紅者)半兩,丹砂(研)半兩,紫石英(研)半兩,龍腦1兩,白石英半兩,凝水石(研)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牙齒宣露疼痛,并齒浮動(dòng)。
【用法用量】紅棉散(《普濟(jì)方》卷六十九)?!镀諠?jì)方》有麝、丹參,無(wú)麋角、丹砂。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一
【處方】天麻(炮)1分,麻黃(去節(jié))1分,全蝎1錢(qián),破故紙1錢(qián)。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癇疾,吐瀉不定。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qián),水6分,紅綿少許。煎至4分,溫服。
【摘錄】《幼幼新書(shū)》卷九引丁時(shí)發(fā)方
【處方】人參2錢(qián)半,天麻(洗)2錢(qián),僵蠶(炒)2錢(qián),麻黃(去節(jié))2錢(qián),全蝎(去毒)2錢(qián),甘草(炙)、辰砂1錢(qián)半(另研)。
【制法】上為末,然后入朱砂和勻,再研極細(xì)。
【功能主治】小兒四時(shí)感冒寒風(fēng),遍身發(fā)熱,或變蒸諸驚,胎驚、丹毒等熱,及急、慢驚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qián),用水半盞,煎數(shù)沸,入干胭脂少許,再煎1沸,候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處方】全蝎1份,人參1份,茯苓1份,天麻1份,麻黃(去節(jié))半兩,大辰砂1錢(qián)。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鎮(zhèn)心。主小兒夾驚傷寒,吐逆躁悶,熱渴,夜啼不睡。
【用法用量】每服1錢(qián),水少許,加薄荷葉同煎10沸,溫服。
【摘錄】《幼幼新書(shū)》卷十四引《劉氏家傳》
【別名】紅棉散
【處方】海螵蛸1錢(qián),枯礬1錢(qián),麝香1字,干胭脂5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聤耳有膿及黃水。
【用法用量】紅棉散(《醫(yī)門(mén)八法》卷三)。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
【處方】全蝎、天麻、蘇木、麻黃、荊芥、朱砂、僵蠶、南星、干葛、胭脂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兒乳嗽。
【用法用量】綿包,加生姜、薄荷,水煎服。
【摘錄】《嬰童百問(wèn)》卷十
【處方】全蝎、麻黃、紫草、荊芥穗、蟬蛻、天麻、甘草、薄荷各等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小兒外感風(fēng)寒,發(fā)熱驚搐。
【用法用量】水煎,表證明顯者調(diào)服六一散,痰甚者調(diào)服抱龍丸。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四
【處方】全蝎(炒)、大麻、蟬蛻、薄荷、甘草、紫草、防風(fēng)、荊芥、羌活、僵蠶。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痘疹感寒發(fā)熱,驚搐。
【用法用量】白湯調(diào)服。
【摘錄】《種痘新書(shū)》卷十二
【處方】天麻、白附子、全蝎(去足)、僵蠶(炒,去絲嘴)、大黃(炮)、麻黃(去節(jié))、甘草(炙)、朱砂、蘇木(炒)、南星(炮)各等分(一方無(wú)朱砂)。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夾驚傷寒,頭疼壯熱,心煩氣粗,驚悸。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qián),紅綿少許,水半盞,煎至3分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六八
【處方】麻黃半兩(去節(jié)),天麻半錢(qián),蝎半錢(qián),甘草(炙)半錢(qián),人參半錢(qián),白術(shù)半錢(qián)。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咳嗽.頭痛壯熱,面紅尿赤。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qián),水6分,加蔥白1寸,紅綿裹,煎至4分服。
【摘錄】《幼幼新書(shū)》卷十四引丁時(shí)發(fā)方
【處方】麻黃(去節(jié),焙)1錢(qián),全蝎(炒)1錢(qián),甘草(炙)1錢(qián),大黃(濕紙裹,炮令熟,切焙)1錢(qián),白附子1錢(qián),蘇木(炒)1錢(qián),天麻(生)1錢(qián)。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jiǎn)蝹皧A驚傷寒害
【用法用量】嬰兒1字,2-3歲半錢(qián),4-5歲1錢(qián),水一藥注或半銀盞,綿胭脂(此旦)子同煎10數(shù)沸,如無(wú)綿胭脂,只用綿少許裹藥,煎如前法,候綿帶紅色,去綿與服。
【摘錄】《幼幼新書(shū)》卷十四引《家寶》
【處方】麻黃半兩,干蝎7個(gè),天麻1分,甘草1分(并干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解表。主小兒傷寒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1錢(qián),紅綿1片,摻藥于綿上,加生姜1片,大棗半個(gè),同煎至半盞,去綿、姜、棗,冷服。
【摘錄】《幼幼新書(shū)》卷十四引《靈苑方》
【處方】信砒1錢(qián),坯子胭脂3錢(qián),麝香1字。
【制法】上為末,以柳絮滾和勻。
【功能主治】小兒聤耳,內(nèi)生瘡,或有膿汁。
【用法用量】每用黃米少許,摻入耳中。如繞耳生瘡,膿汁不愈者,以此敷瘡上,紙片封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八
【別名】紅散
【處方】枯礬2錢(qián),胭脂半錢(qián),爐甘石(研)2錢(qián),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聤耳出膿及黃汁。
【用法用量】用棉子纏繳耳中,令膿汁盡,別用綿子蘸藥入耳;或干吹少許亦可。
【摘錄】《普濟(jì)方》卷五十五
【處方】全蝎5個(gè)(去毒),麻黃2錢(qián)(去節(jié)),僵蠶(炒,去嘴)2錢(qián),川芎2錢(qián),白芷2錢(qián),天麻2錢(qián),甘草1錢(qián),蘇木1錢(qián),桔梗2錢(qián)(一方有防風(fēng)、羌活、白附子、蟬退、茯苓、藿香、隨加減)。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退熱化痰。主傷風(fēng)咳嗽,鼻塞流涕;亦治乳嗽。
【用法用量】每服2錢(qián),用綿包裹。煎服。
【摘錄】《袖珍小兒》卷四
【處方】天麻、人參、白附子、蘇木、防風(fēng)、羌活、荊芥、麻黃(去節(jié))、全蝎(炒)、僵蠶、紅花、紫草、茯苓、朱砂、麝香、南星、甘草。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急驚初作,潮熱發(fā)搐,手足搦捉,口眼斜,手身反張。
【用法用量】每服1錢(qián),加薄荷,金、銀環(huán),用綿子裹定同煎,以綿紅為度。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七○引《傅氏治嬰》
【處方】全蝎(焙,去毒)半兩,天麻(細(xì)銼,用好酒浸1宿,焙干)半兩,天南星(炮,大者,取凈)半兩,麻黃7錢(qián)(去節(jié)),人參(去蘆)1分(洗凈,焙),白附子2只(炮),朱砂5錢(qián)(好者,入諸藥杵和)。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夾驚傷風(fēng),渾身壯熱,睡臥多驚,眼目上視,潮搐不定;并治一切驚風(fēng)。
【用法用量】1-2歲每服用小半錢(qián),3-4歲每服1小錢(qián),水用1燈盞,4歲用水小半盞,用白綿約1皂子大同煎,候綿色轉(zhuǎn)紅為度,卻去綿不用,只服藥汁。如發(fā)或驚搐緊,無(wú)時(shí)與服;如夾驚傷風(fēng),1日2服,申時(shí)臨臥進(jìn)2服,須臾即愈。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十
【處方】煅龍骨3錢(qián),枯礬3錢(qián),海螵蛸1錢(qián),胭脂1錢(qián)(燒灰),飛丹2錢(qián),冰片3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聤耳出膿。
【用法用量】先以綿紙攪去膿,后吹之。
【摘錄】《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處方】朱砂(研,水飛)1分,郁金1分,輕粉1分,馬牙消半兩,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qián),薄荷蜜水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六
【別名】天麻散
【處方】天麻(炮)3錢(qián),荊芥穗3錢(qián),甘草(炙)2分,麻黃(去節(jié))2分,全蝎7個(gè)。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傷風(fēng)傷寒,麻痹身熱,發(fā)搐,疑是痘證。
【用法用量】天麻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注意】有汗者不可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四○三
以上就是關(guān)于紅綿散的一些簡(jiǎn)單的介紹了,雖然說(shuō)紅綿散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長(zhǎng)期吃藥還是不好的,所以對(duì)于我們來(lái)說(shuō)日常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危害,讓自己擁有一個(gè)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