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用法用量
說到苦參湯,大家應(yīng)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gè)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金銀花 野菊花 黃柏 地膚子 大菖蒲
【功能主治】治一切疥癩瘋癬。
【用法用量】用河水煎湯,臨洗入4~5枚豬膽汁,洗二至三次可愈。
【注意】忌食發(fā)物,及吹風(fēng)。
【摘錄】《瘍科心得集》引《大全》
【處方】苦參、荊芥、黃柏、赤芍、歸尾、銀花、石菖蒲、何首烏各等分。
【功能主治】疹出不能斂,血死肌表,色變青黑,久則身熱發(fā)腫,其青黑之色,從外潰爛,膿水淋漓,痛癢不常者。
【用法用量】煎湯洗之。
【摘錄】《治疹全書》卷下
【處方】苦參1兩,槐白皮(銼)2兩,熊膽半兩(研)。
【制法】上除熊膽外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匿蟲)瘡。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入熊膽末半錢匕,攪勻,空心溫服。下部有瘡者更灌下部。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
【處方】苦參1兩,桃白皮3分,槐白皮3分。
【制法】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疳(匿蟲),上唇內(nèi)生瘡如粟,口中懊澀,面色枯白,好睡體重,蟲蝕五臟。
【用法用量】以水3大盞,煎至2盞,去滓,食前分3次溫服。
【摘錄】《圣惠》卷六十
【處方】苦參8兩,地榆3兩,黃連3兩,王不留行3兩,獨(dú)活3兩,艾葉3兩,竹葉2升。
【功能主治】小兒周身上下百瘡不愈。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3斗,煮取1斗。以浴兒瘡上,浴訖敷黃連散。
【摘錄】《千金》卷五
【處方】苦參2兩,黃芩2兩,生地黃半斤。
【功能主治】傷寒時(shí)氣溫病5-6日以上者。
【用法用量】水8升,煮取1升,分再服,或吐下毒則愈。
【注意】忌蕪荑。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傷寒、溫病截然兩途,凡醫(yī)但見壯熱、頭疼,概行發(fā)散,信手殺人,曷知溫病是久伏少陰之邪,得春時(shí)溫暖之氣蘊(yùn)化,濕從內(nèi)發(fā)外,故用苦參搜逐腎家久伏之邪,取其苦燥濕寒除熱,若五六日后,熱交營分,徹外壯熱,即加生地以清血脈之邪,黃芩以泄肌膚之熱,較之初發(fā),淺深不同,又非一味苦參可治也。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千金》卷十
【處方】苦參2兩,龍膽2兩,升麻3兩,梔子3兩。
【功能主治】暴得心腹痛如刺。
【用法用量】苦酒5升,煮取2升,分2服。當(dāng)大吐乃愈。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外臺(tái)》卷七
【處方】苦參。
【功能主治】狐惑病,蝕于下部,咽干。陰腫、陰癢、疥癩。
【用法用量】《蘭臺(tái)規(guī)范》本方用苦參一升,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一日三次。
【各家論述】①《金匱要略論注》:下部毒盛,所傷在血而咽干,喉屬陽,咽屬陰也,藥用苦參熏洗,以去風(fēng)熱而殺蟲也。②《金匱要略釋義》:用苦參湯熏洗前陰病處,除濕熱以治其本,則咽干自愈。
【摘錄】《金匱》卷上
【處方】苦參5錢,蜀椒1錢5分,川柏1錢5分,地膚子3錢。
【功能主治】風(fēng)濕浸淫血脈,致生瘡疥,瘙癢不絕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家庭治病新書》
【處方】苦參2兩,蛇床子、白芷、金銀花、野菊花、黃柏、地膚子、大菖蒲。
【功能主治】一切疥癩風(fēng)癬。
【用法用量】方中除苦參外,余藥用量原缺。
【注意】宜避風(fēng),忌發(fā)物。
【摘錄】《瘍科心得集·補(bǔ)遺》引《大全》
【處方】苦參、大風(fēng)子(去殼)、荊芥、防風(fēng)、白芷、獨(dú)活、何首烏(烏豆水煮干)、白附子(烏豆水煮干)、威靈仙、胡麻仁、北全蝎(糯米炒)、僵蠶(姜汁蒸)、白蒺藜(炒,去刺)、牛蒡子(炒)、生姜(一方無獨(dú)活,又一方有甘草)。
【功能主治】麻后瘡。
【摘錄】《麻科活人》卷四
【處方】苦參(銼)1兩,黃連(去須)1兩,大黃(炒)1兩,梔子(去皮)7枚。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大衄,口耳皆血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入生地黃汁1合,煎至7分,去滓溫服。
【注意】忌蕪荑、豬肉、冷水。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
【處方】苦參1兩,青葙子1兩,甘草(炙,銼)半兩,熊膽(研)半兩。
【制法】上除熊膽外為粗末。
【功能主治】疳(匿蟲)蝕下部。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入膽半分,攪和,空心頓服,日午再煎服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八
【處方】苦參1錢5分,生地2錢,黃柏5分,當(dāng)歸1錢,秦艽1錢,蒡子1錢,赤芍1錢,白蒺藜1錢,丹參1錢,丹皮1錢,銀花1錢,貝母1錢,甘菊3錢。
【功能主治】清濕熱,祛風(fēng)邪。主癘風(fēng),肌肉生蟲,白屑重迭,瘙癢頑麻,甚則眉毛脫落,鼻柱崩壞。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處方】苦參、蛇床子、白礬、荊芥穗各等分
【功能主治】疥瘡。
【用法用量】上煎湯。放溫洗。
【摘錄】《濟(jì)生》卷八
【處方】地榆5兩,桃皮5兩,苦參5兩。
【制法】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瘑瘡。
【用法用量】以水2斗煮,濾去滓,稍溫,每日1度洗之。
【摘錄】《準(zhǔn)繩·瘍醫(yī)》卷五
【處方】大黃1兩,苦參1兩,赤芍藥1兩,黃柏2兩,蛇床子2兩,菝葜4兩。
【功能主治】小兒遍體生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1兩,水3升,煎10余沸,去滓,通手洗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處方】槐皮、苦參、黃柏、香薷。
【功能主治】陰囊下濕癢瘡。
【用法用量】煮汁洗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
【別名】苦參散
【處方】枳殼、黃連、大黃、甘草、荊芥、苦參、赤芍藥、黃芩各等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小兒脫肛并痔。
【用法用量】苦參散(《保嬰撮要》卷十四)。
【摘錄】《嬰童百問》卷八
【處方】苦參半兩,地骨皮半兩,丹參3錢,乳香3錢(另研)。
【功能主治】眼常見黑花如繩牽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1鐘半,煎至1鐘,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眼科龍木集》卷七
以上就是本文對(duì)于苦參湯這種方劑的介紹了,現(xiàn)代人在物質(zhì)水平提高了之后就開始關(guān)注養(yǎng)生了,這對(duì)于我們大家的身體還是非常好的。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