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 > 中藥方劑 > 正文

        檳榔散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2017-05-29 01:09:2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yīng)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檳榔散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yīng)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檳榔散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檳榔、黃連(去須.切)、木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癰疽瘡癤膿潰之后,外觸風(fēng)寒,腫結(jié)硬,膿水清稀,出而不絕,內(nèi)腠空虛,惡汁臭敗,瘡邊干急,好肌不生,及療疳俈惡瘡,連滯不瘥,浸潰不。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每用,干貼瘡上。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檳榔60克 人參22.5克 茯苓30克 橘皮22.5克 蓽茇22.5克

        【制法】上五味,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主嘔吐酸水,每食則變作酸水吐出。

        【用法用量】取生姜75克,連皮搗,絞取汁,加溫,入藥末3克攪調(diào),頓服之,日一服,漸加藥至4.5克。下利多則減量,以微利為度。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酢物、生冷、油膩、豬,魚等。

        【摘錄】《外臺秘要》卷六引《廣濟方》

        【處方】檳榔1枚(面裹煨熟,去面)赤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主血淋,小便淋瀝,水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三八引《產(chǎn)經(jīng)》

        【處方】檳榔 黃連(去須,切)木香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癰疽瘡癤潰后,外觸風(fēng)寒,腫焮結(jié)硬,膿水清稀,淋漓臭穢,內(nèi)腠空虛,瘡邊干急,肌肉不生;疳瘺惡瘡,延久不愈;下注臁瘡,侵潰不斂。

        【用法用量】用時干摻患處。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處方】檳榔6克 木香4.5克 輕粉少許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暴吐,上焦熱氣所沖,脈洪而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荊黃湯調(diào)下,空腹時服。

        【摘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處方】檳榔 半夏(湯泡七次)杏仁(去皮、尖,炒)桔梗(去蘆,銼,炒)橘紅 旋復(fù)花(去枝、梗)干姜(炮)白術(shù)各30克 人參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主胸膈痰飲,腹中虛鳴,食不消化,或加嘔逆,或臂痛項疼。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檳榔 木香 當歸(炒)各15克 母丁香 桂心各3克 冰片3克(細研)豬苓(去黑皮)30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氣淋,小腹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時用生姜蔥湯調(diào)服。

        【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七十一

        【處方】檳榔1兩,赤芍藥1兩,人參1兩(去蘆頭),白術(shù)1兩,芎?1兩,桂心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前胡1兩(去蘆頭),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大腹皮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中焦虛寒,氣滯不調(diào)。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

        【處方】檳榔半兩,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半兩(銼,微炒),赤芍藥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干姜1兩(炮裂,銼),桂心半兩,厚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痃氣急痛,腹脹胃虛,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木香、檳榔、人參、黃連、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腎疳宣露。

        【用法用量】每服1錢,小者半錢,熟水調(diào)服。

        【各家論述】《醫(yī)林纂要》,檳榔、木香以升降上下之氣,甘草、人參以安養(yǎng)中氣,氣壯且和,而后蟲(匿蟲)不生;君黃連以厚腸胃,清濕熱,而黃連、檳榔皆可殺蟲。又苦堅腎水,宣散陽明之火,故可治腎疳齒牙宣露。

        【摘錄】《活幼口議》卷十八

        【處方】檳榔1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防風(fēng)3分(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羌活3分,當歸3分(銼,微炒),肉桂半兩(去皺皮),赤芍藥3分,大麻仁1兩,芎?3分,木香3分,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微炒),赤茯苓1兩,木通3分(銼),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疏風(fēng)調(diào)氣,利四肢。主肝臟風(fēng)毒,流注腳膝,筋脈拘急疼痛,大便秘澀,心胸壅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三

        【處方】檳榔1兩,旋覆花半兩,犀角屑1兩,桂心半兩,紫蘇莖葉1兩,赤茯苓1兩,木通半兩(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前胡1兩(去蘆頭),桑根白皮1兩(銼),白前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濕腳氣。腫滿,喘促煩悶,大小便滯澀。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蔥白2-7寸,豉10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五

        【處方】檳榔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腸胃有濕,大便秘澀。

        【用法用量】每服2錢,用蜜湯點服,不拘時候。

        【摘錄】《濟生》卷四

        【處方】大檳榔3個,常山1錢,烏梅1個,鱉甲1錢(煨)。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瘧疾。

        【用法用量】雞鳴時,1碗酒、1碗水,煎至半碗;候十分冷服。飯食茶湯亦要冷吃。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二

        【處方】檳榔2錢,生甘草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胡次丹。先從臍上起,黃腫,是任經(jīng)濕熱所致。

        【用法用量】米醋調(diào)搽。

        【摘錄】《洞天奧旨》卷十一

        【處方】雞心檳榔10個,陳皮1兩(去白)。

        【制法】上為末,分作10服。

        【功能主治】腳氣動,腳膝腫滿。

        【用法用量】煎木瓜湯調(diào)下。

        【摘錄】《普濟方》二四四引《衛(wèi)生家寶》

        【處方】檳榔1錢半,黑牽牛3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痔如翻花,更衣則出谷道外,發(fā)即痛楚,或下血。

        【用法用量】宿不晚食,早起食白煮肉6兩,少頃以汁調(diào)藥飲之。至午下針頭白蟲等,不數(shù)行自止。食軟飯3日,以威靈仙煎湯洗痔,自然脫落。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六引《鮑氏方》

        【處方】紫蘇、枳殼、厚樸、甘草、芍藥、陳皮、青皮、腹皮、香附、檳榔、防風(fēng)。

        【功能主治】腳心癰。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服。

        【摘錄】《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三

        【處方】檳榔2兩,桑根白皮3分(銼),蕪荑仁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寸白蟲。

        【用法用量】又取酸石榴東引根2握,銼碎,以漿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令溫調(diào)下2錢,5更初服藥,至明未有所下,即便再服。當日且宜吃粥,未服藥前,宜先嚼淡肉干脯咽汁,汁引動蟲后,即服藥。每以月1-3日服之,余日勿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七

        【處方】檳榔1兩,白術(shù)1兩,木香3分,人參1兩(去蘆頭),訶黎勒皮3分,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食毒,腹脹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姜、棗,和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一

        【處方】雞心大檳榔2分,貫眾2分,石菖蒲1分,木香1分,炙甘草1錢。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蟲動脾痛,乍去乍來,嘔吐清沫。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煎,空心吞靈砂10丸,或金液丹。

        【摘錄】《直指》卷六

        【處方】檳榔1兩,木香半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吳茱萸半兩(湯浸7次,焙干,炒),干木瓜1兩,紫蘇莖葉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腳氣沖心,煩悶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二四四

        【別名】檳榔湯

        【處方】檳榔1兩,木香半兩,茴香子半兩(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腳氣沖心,煩悶不識人。

        【用法用量】檳榔湯(《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摘錄】《圣惠》卷四十五

        【處方】檳榔1兩(切小塊),砂仁1兩,白蔻仁1兩,丁香1兩,橘皮半斤,生姜半斤,鹽1兩。

        【制法】用河水2碗浸1宿,次日用慢火焙干,為末收貯。

        【功能主治】酒食過度,胸膈膨脹,口吐清水,一切積聚。

        【用法用量】每服用1撮,細嚼酒下;或開水調(diào)下亦可。

        【摘錄】《不居集》下集卷十二

        【處方】檳榔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豬苓1兩(去黑皮),木瓜1兩(干者),紫蘇莖葉1兩,桑根白皮1兩(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腳氣。心腹脹滿,煩悶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五

        【處方】檳榔1兩,沉香半兩,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木香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訶黎勒皮1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麝香1分(研入)。

        【制法】上為細散,入麝香令勻。

        【功能主治】奔豚氣。小腹脹硬,心中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檳榔2錢,木香1錢半,輕粉少許。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暴吐,上焦氣熱所沖。

        【用法用量】用荊黃湯調(diào)服。如為丸亦可,用水浸蒸餅為丸,如小豆大,每服20丸,食后。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茯苓皮、檳榔、枳殼、桑白皮、紫蘇葉、大腹皮、豬苓(去黑皮)、澤瀉、白術(shù)、川羌活、川芎、葶藶子(隔紙炒)、陳皮、甘草、商陸、木通、生姜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水氣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煎至1盞,1日3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二九引《王氏集驗方》

        【處方】干生姜、紫蘇莖葉、陳橘皮(須久年者,去白)、桔梗(炒,去蘆)各等分。

        【功能主治】腳氣上攻,頭面四肢浮腫,上氣喘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2盞,煎至8分,去滓,下檳榔末2錢,再煎3數(shù)沸,食稍空時服之;徐徐行履,藥力過,又進1服。

        【注意】忌一切咸物。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八

        【處方】檳榔3分,羚羊角屑3分,木香3分,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后腳氣上攻,心腹妨悶,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四

        【處方】檳榔1兩,桑根白皮1兩,茯神3分,地骨皮3分,黃連3分(去須),葳蕤3分,麥門冬3分(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升麻3分,犀角屑1兩,赤芍藥半兩(銼),黃耆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服乳石致臟腑壅滯,發(fā)腳氣腫滿,四肢煩疼,口干心躁,夜臥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五

        【處方】檳榔1兩,赤芍藥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芎?半兩,赤茯苓半兩,柴胡1兩(去苗),木香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當歸2分(銼碎,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積聚,心腹兩脅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陳皮1大握,蒼術(shù)(炒)1握。

        【功能主治】腳腫。

        【用法用量】上煎數(shù)沸,調(diào)檳榔末2錢,食后服。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八

        【處方】檳榔1兩,獨活半兩,赤茯苓半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羚羊角屑半兩,沉香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芎?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疏風(fēng)調(diào)氣。腳氣春、夏防發(fā)。主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五

        【處方】檳榔半兩,木香半兩,當歸(炒)半兩,母丁香1錢,桂心1錢,冰片1錢(細研)豬苓(去黑皮)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氣淋,小腸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生姜、蔥湯調(diào)下。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七十一

        【處方】檳榔1兩,赤茯苓3分,赤芍藥3分,食茱萸3分,京三棱3分,訶黎勒皮3分,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息賁氣。胸膈妨實,右脅下堅急,上氣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檳榔1兩,榆白皮1兩(銼),桂心半兩,滑石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大便不通,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得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十三

        【處方】檳榔1兩,人參1兩(去蘆頭),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枯梗半兩(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干姜1分(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術(shù)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胸膈痰飲,腹中虛鳴,食不消化,或加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一

        【處方】雞心檳榔半兩,木香半兩,硫黃半兩,姜黃半兩,吳茱萸2錢,麝香1字。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冷瘡。

        【用法用量】麻油調(diào)敷,有膿則干摻。

        【摘錄】《直指》卷二十四

        【處方】檳榔1錢,牛膝1錢,防己1錢,獨活1錢,秦艽1錢,青木香8分,天麻8分,赤芍8分,桑枝2錢,當歸5分。

        【功能主治】濕腳氣。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處方】檳榔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紅雪2兩,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腳氣。心腹脹滿,喘促,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熟水調(diào)服,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方》二四五

        【處方】檳榔3分,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兩,白術(shù)2兩,桂心3分,人參1兩(去蘆頭),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胸中痰壅,嘔逆,不納飲食,四肢少力,腹內(nèi)水鳴。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一

        【處方】全蝎7個,斑蝥14個,巴豆14粒,檳榔1個,麻油15兩,用麻油慢火煎,先入全蝎,次入斑蝥,次入巴。隨巴下檳榔,見巴黑色,方入黃蠟1兩,候熔,去前4味藥滓不用,只用蠟油,入后藥:黃柏皮2錢(炙),雄黃1錢(研),生硫黃1錢(研),蛇床子2錢(研),虢丹1錢(水飛),海螵蛸1錢,白膠香、黃連、杏仁、輕粉、麻油(膠香與油先溶)。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同入麻油中調(diào),敷瘡。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二

        【處方】檳榔1兩,人參1兩半(去蘆頭),肉豆蔻1兩(去殼),白術(shù)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蓽撥1兩,高良姜1兩(銼),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五膈氣。脾胃寒,不能下食,嘔吐酸水,時時胸膈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

        【處方】檳榔3分,茴香子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當歸3分(微炒),芎?3分,丁香半兩,白豆蔻3分(去皮),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木香3分,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氣攻心腹疼痛,兩脅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

        【處方】檳榔1兩,麥糵(炒令微黃)1兩,白術(shù)1兩,人參(去蘆頭)1兩,曲2兩(炒令微黃),桔梗半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愈后,食早傷脾胃,勞復(fù)。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四

        【處方】檳榔1兩,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白術(shù)1兩,訶黎勒皮1兩,陳橘皮1兩半(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醋咽吐水及白沫,食飲不消,腹脅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

        【別名】檳榔湯

        【處方】檳榔1兩,人參1兩,桂心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赤芍藥1兩,川大黃2兩半(銼碎,微炒),白術(shù)1兩,澤瀉1兩,木香1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留飲,宿食不消,腹中積聚。

        【用法用量】檳榔湯(《圣濟總錄》卷六十三)。

        【摘錄】《圣惠》卷五十一

        【處方】檳榔(雞心者)1兩,干漆(炒令煙出)1兩,石灰(火煅放冷)3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蟲動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用熱湯調(diào),放溫,連2服,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處方】檳榔。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口瘡白瘡。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涂舌及唇上。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九引《肘后方》

        【別名】檳榔湯

        【處方】檳榔半兩,芎?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赤芍藥半兩,白術(shù)半兩,木香半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寒疝積聚,結(jié)塊攻注,心腹脹滿。

        【用法用量】檳榔湯(《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檳榔8枚(皮子并用),人參2兩,茯苓2兩,陳曲2兩,厚樸2兩,麥糵2兩,白術(shù)2兩,吳茱萸2兩(一方有橘皮1兩半)。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脾寒,飲食不消,勞倦氣脹噫滿,憂恚不樂。

        【用法用量】每服2方寸匕,食后酒調(diào)下,1日2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脾寒,飲食不消,勞倦氣脹噫滿,雖用檳榔皮子、曲糵、厚樸,不得吳茱萸之溫中下氣,噫滿必不能除;不得參、芩、白術(shù)之扶助胃氣,冷食必不能化。尤妙在和滓酒服,以行溫散之力也。

        【摘錄】《千金》卷十五

        【處方】檳榔16分,人參6分,茯苓8分,橘皮6分,蓽拔6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吐酸水,每食則變作醋水吐出。

        【用法用量】平晨空服,取生姜5大兩,合皮搗,絞取汁,溫,納散方寸匕,攪調(diào),頓服之,1日1服,漸加至1匕半。若利多減,以微通泄為度。

        【注意】忌酢物、生冷、油膩、豬、魚。

        【摘錄】《外臺》卷六引《廣濟方》

        【處方】檳榔1兩,木香半兩,白術(shù)3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芍藥3分,桑根白皮3兩(銼),木通2兩(銼),牽牛子2兩(微炒),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癖結(jié)。腹脹滿,喘促,大小便難。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檳榔3分,木通1兩(銼),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蘇莖葉1兩,川升麻2分,黃芩2分,瞿麥3分,赤茯苓3分,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腳氣。大小便秘澀,腹壅悶,腳膝煩疼,口干咽燥,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五

        【處方】檳榔1兩,牽牛子1兩,木香半兩,白術(shù)3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高良姜半兩,訶黎勒皮3分,枳實半兩(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痞氣。心腹脹硬,食飲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檳榔半兩,赤茯苓3分,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枳實3分(麩炒微黃),木香半兩,赤芍藥半兩,芎?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動,煩熱,心膈痞滿,大腸氣塞,腹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

        【處方】檳榔、白茯苓、白附子、白術(shù)、芫花、蓬術(shù)、大戟、甘遂、黑牽牛、巴戟、青皮、荊三棱(炒)、肉桂、茴香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蠱氣,及下元腿膝虛腫。

        【用法用量】每服1錢,用樟柳根煎湯調(diào)服。一更前后取腳上水;二更煎升麻湯下,取面上水;三更煎赤小豆湯下,取手上水;四更煎桑白皮湯下,取肚中水;五更煎茶酒下,取膜中水。

        【摘錄】《普濟方》卷一九四

        【處方】檳榔(至大者)半枚,麥門冬(熟水磨)1錢。

        【功能主治】大小便不通;腸胃有濕,大便秘澀。

        【用法用量】重湯燙熱服之。1方為末,每服2錢,蜜湯點服。1方用童子便、蔥白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九

        【處方】五靈脂、檳榔。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心脾疼。

        【用法用量】每服3錢,煎菖蒲湯調(diào)下。隔夜先將豬肉、鹽醬煮熟,令患人細嚼,休吞了,吐出,卻服前藥,空心食前服。

        【摘錄】《袖珍》卷二

        【處方】檳榔3分,木香3分,胡蘆巴半兩,肉豆蔻半兩,沉香半兩,桂心半兩,舶上茴香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盲腸氣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檳榔1兩,木香3分,高良姜半兩(銼),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惡疰心痛,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本方用法原缺,據(jù)《醫(yī)方類聚》補。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處方】檳榔2個(1生,1煨)。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發(fā)汗或下后痞滿,或成寒實結(jié)胸,氣塞不通;兼治蛔厥,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酒2盞,煎1盞4分,作2服,溫飲之。

        【摘錄】《傷寒總病論》卷三

        【處方】檳榔1兩,海藻1兩(洗去咸味),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芎?1兩,桂心1兩,干姜半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腹內(nèi)諸氣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處方】赤芍藥1兩,檳榔1斤(面裹)。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氣淋。

        【用法用量】同燈心、棗子煎湯調(diào)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八

        【處方】檳榔(如雞心者)1枚(為末)。

        【功能主治】寸白蟲。

        【用法用量】欲服藥,隔宿不吃晚食,放饑睡,先用鹽、醋等炙雜肉脯1片香熟,次日五更,令病人空腹嚼脯咽津,卻吐出肉,用溫米飲調(diào)檳榔末1錢匕,頓服即睡。至午前取下蟲方可食,甚者不過再服,月一至初五以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九

        【處方】檳榔(銼)1兩,木香1兩,郁李仁(微炒,去皮)3分,桂(去粗皮)3分,吳茱萸(湯洗3遍,焙干,炒)半兩,牛膝(去苗,酒浸,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傷寒后腳氣攻心悶絕。

        【用法用量】每服1錢半匕,食前煎桑根白皮,木通湯調(diào)下,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三

        【處方】檳榔1兩,白術(shù)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麥糵1兩(麩炒微黃),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熱病。心腹脹滿,四肢煩悶,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七

        【處方】檳榔(生,銼)半兩,姜黃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心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熱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別名】檳榔膏

        【處方】檳榔(銼)半兩,干豬糞半兩(燒存性),龍骨1分,膩粉2錢匕。

        【功能主治】里外臁瘡,遠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檳榔膏(《雞峰》卷二十二)。

        【注意】忌無鱗魚、炸熱面。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三

        【別名】檳榔湯

        【處方】檳榔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桔梗(去蘆頭)1兩,白術(shù)1兩,赤芍藥1兩,丹參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腹內(nèi)氣脹腸鳴,胸背切痛。

        【用法用量】檳榔湯(《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處方】檳榔3分,白術(shù)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檳榔散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yīng)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