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梅連丸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阿膠梅連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下。
【處方】金井阿膠(凈草灰炒透明白,別研,不細者再炒,研細)烏梅肉(去核,炒)黃柏(銼,炒)黃連 當(dāng)歸(焙)赤芍藥 干姜(炮)赤茯苓各15克
【功能主治】陰虛下痢五色,腹痛,至夜發(fā)熱。
【用法用量】上藥研末,入阿膠研勻,水丸,如梧桐子大,小兒丸如綠豆大。每次10丸,空腹時用溫米飲送下,一晝夜五六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油膩。
【摘錄】《宜明論方》卷十
【別名】阿膠黃連丸
【處方】金井阿膠(凈草灰炒透明白,別研,不細者,再炒,研細)半兩,烏梅肉(去核,炒)半兩,黃柏(銼,炒)半兩,黃連半兩,當(dāng)歸(焙)半兩,赤芍藥半兩,干姜(炮)半兩,赤茯苓半兩。
【制法】上為末,入阿膠研勻,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色痢至夜蒸熱,脈虛沉數(shù)者。
【用法用量】阿膠黃連丸(《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五)。
【注意】忌油膩脂肥諸物。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陰虛熱陷,傷臟氣而利下五色,至夜蒸熱,是陰虛陽擾而熱發(fā)于外焉。阿膠止陰虛之??;當(dāng)歸養(yǎng)痢亡之血;連、柏炒黑,寒而且燥,不使陽熱內(nèi)擾,則陰中之濕亦化;苓、芍斂而且滲,能挽陰液偏亡,則尿利,大便亦實;炮姜暖胃守中,烏梅斂肝收液也。丸以苦酒之?dāng)?,下以米飲之和,使陽熱頓化則真陰復(fù)完,而無液有歸,下痢蒸熱并瘳矣。此養(yǎng)陰化熱之劑,為五色痢夜熱之專方。
【摘錄】《宣明論》卷十
以上就是阿膠梅連丸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