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煎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中藥方劑有很多種,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當歸煎是什么嗎?關(guān)于當歸煎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黃連(炒)扁柏(酒蒸)黃柏(炒)各15克 香附(醋炒)白芍藥 白術(shù)各30克 椿根皮60克(炒)白芷(燒存性)6克
【制法】上藥為末,粥糊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燥濕清熱,疏肝解郁。主肝郁氣滯,濕熱下注,白帶連綿,脈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時用米湯下。
【備注】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仁齋直指·附遺》卷二十六補。
【摘錄】《丹溪心法》卷五
【處方】當歸(去蘆,酒浸)1兩,赤芍藥1兩,牡蠣(火煅,取粉)1兩,熟地黃(酒蒸,焙)1兩,阿膠(銼,蛤粉炒成珠子)1兩,白芍藥1兩,續(xù)斷(酒浸)1兩,地榆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室女,赤白不止,腹內(nèi)疼痛,四肢煩疼,不欲飲食,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玉機微義》引作“當歸煎丸”。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血虧挾滯,沖任不調(diào),故腹痛而赤白帶下,淫溢不已焉。熟地補血,以滋任脈;當歸養(yǎng)血,以榮沖脈;赤芍活血化滯,地榆涼血澀血,續(xù)斷續(xù)筋脈,牡蠣澀帶下也。醋丸以收之,飲下以和之,使血氣調(diào)和、則腹痛自退,而赤白帶下無不自除矣。
【摘錄】《濟生》卷六
【處方】四物湯加甘草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去敗血,生好血。主
【用法用量】每兩8-9丸,酒、水共半盞,煎湯同化調(diào)停下。如人行5里,再進1丸,以愈為度。
【摘錄】《普濟方》卷三二七
【處方】當歸1兩,沒藥3分,麝香半兩(細研),乳香半兩,桂心半兩,朱砂半兩(細研),黃耆3分,漏蘆半兩,自然銅半兩,丁香半兩,木香3分,芎?半兩,麒麟竭3分,檳榔半兩,云母粉半兩,沉香半兩,甘草半兩,白蘞半兩,白芷半兩,密陀僧半兩,赤芍藥3分,野駝脂3分,黃犬脂3分(兩),生地黃半斤(絞取汁)。
【制法】上除脂,并為末,銀鍋內(nèi),先用好酒5升,以慢火煎去2升,即下地黃汁,更煎漸濃,次入野駝脂,不住手以柳木蓖攪如膏,即下藥末,更攪令勻,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腸內(nèi)生癰腫,令人心膈間氣滯,急痛,肚熱,嘔逆,小便黃赤焮,腹表發(fā)腫,腸中夜間如湯沸聲。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午時、晚間服1彈丸大,以甘草酒調(diào)下。外取涂貼患處,亦良。
【摘錄】《圣惠》卷六十一
【處方】當歸(酒洗,浸)1兩,牡蠣(火煅)1兩,阿膠(炒)1兩,白芍藥(酒炒)1兩,續(xù)斷(酒浸)1兩,地榆5錢,白茯苓1兩,荊芥(炒黑)1兩。
【制法】上水煎服;或為末,醋糊為丸。
【功能主治】赤白帶不止,腹內(nèi)疼痛,四肢煩疼,不用飲食,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湯送下。
【摘錄】《宋氏女科》
通過本文對于當歸煎的一些介紹,我們知道隨著現(xiàn)在時代的不斷進步,各式各樣的養(yǎng)生方法不斷的沖擊著人們的視線,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要選擇對適合自己的,因為不一樣的養(yǎng)生方劑是有針對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