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健康 > 中藥方劑 > 正文

        抱龍丸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2017-05-28 19:00:2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抱龍丸。 天竺黃 檀香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抱龍丸。

        天竺黃 檀香 白茯苓各21克 甘草(炙)30克 枳實(麩炒)15克 辰砂(水飛)75克 白山藥250克(炒)牛膽南星(炒)15克 金箔50片

        【制法】上各味為細(xì)末,和勻,取新汲水為丸,如芡實大,陰干。

        【功能主治】祛風(fēng)化痰,鎮(zhèn)心解熱。主嬰孩諸驚,四時溫疫邪熱,以致煩躁不寧,痰嗽氣急,瘡疹欲出發(fā)搐。

        【用法用量】用蔥白煎湯或薄荷湯送下,痰壅嗽甚,姜湯調(diào)化服。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處方】明雄黃4.5克 辰砂4.5克 膽星15克 明天麻(姜汁炒)9克 竺黃9克 麝香1.5克

        【制法】上藥共為末,薄荷湯為丸。

        【功能主治】主小兒發(fā)熱痰喘。

        【用法用量】每服0.3~1克,溫開水送下。

        【摘錄】《醫(yī)方一盤珠》卷八

        【處方】赤芍藥3錢,貝母5錢(去心),僵蠶1兩,防風(fēng)2兩,天麻5錢,鉤藤1兩,薄荷1兩,枳殼1兩,桔梗1兩,膽星2兩,陳皮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龍眼核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小兒著驚嚇,傷心肝二經(jīng),唇青,四肢搖動。

        【用法用量】《絳囊撮要》有茯神、天竺黃,無僵蠶。

        【摘錄】《幼科直言》卷四

        【處方】膽南星(用南星入烏牛腹內(nèi),吊于風(fēng)處陰干,又換1牛膽,連換7膽,陰干,不可見日)5錢,天竺黃(內(nèi)中有節(jié)者)5錢,雄黃(明紅者)3錢,朱砂(大者)4錢,青礞石(用消和勻,入銀鍋炒過,煅出盡金色者方可用,研作灰塵)6錢,天麻4錢,花粉5錢,僵蟲3錢,防風(fēng)4錢,甘草2錢,琥珀5錢(有此固佳,無此亦可)。

        【制法】上為末。米糊為丸,如龍眼核大。

        【功能主治】痘。一切驚風(fēng)發(fā)搐。

        【用法用量】用燈心湯磨銀器化下。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

        【處方】明雄黃1錢半,辰砂1錢半,膽星5錢,天麻(姜汁炒)3錢,竺黃3錢,麝香5分。

        【制法】上為末,薄荷湯為丸。

        【功能主治】小兒發(fā)熱痰喘。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一盤珠》卷八

        【處方】銀粉3兩,朱砂3兩,乳香1兩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狂妄不止,脈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1錢,井花水送下。

        【各家論述】虛陽浮越,心氣不降,心神失其運用之權(quán),故狂妄不能自安焉。銀粉降離歸坎,朱砂鎮(zhèn)心安神,乳香活血脈以榮心血也。丸以白蜜,益虛潤澡;下以井花水,化熱歸原,使虛陽下蟄,則心氣自寧,而神志得安,安有狂妄不退者乎。此鎮(zhèn)墜浮越之劑,為虛陽狂妄之專方。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二

        【處方】白附子(炮)1兩,膽星(姜炒)1兩,羌活1兩,僵蠶(炒,去嘴)1兩,前胡1兩,橘紅2兩,天竺黃2兩,天麻1兩(紙包煨),青皮(醋炒)1兩,全蝎(米炒)1兩,黃芩(生)1兩,花粉2兩,生黃連1兩,薄荷1兩。

        【制法】煉蜜為丸,辰砂為衣,重5分。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積熱驚癇。

        【摘錄】《集驗良方》卷五

        【處方】膽星(9套)1兩,天竺黃5錢,辰砂(水飛)2錢,雄黃(用水萊菔煮,飛)1錢,麝香1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另用麻黃、款冬花、甘草各5錢,煎湯去滓,慢火熬成膏,和末藥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急驚癲癇,痰涎壅盛,胎驚內(nèi)釣,咳嗽喘息,搦搐驚悸。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湯化下。

        【各家論述】蔣仲芳曰:鎮(zhèn)驚化痰,安神開竅,制抱龍之義也。然恐病輕藥重,朱、雄過于鎮(zhèn)墜,麝香引驚入竅。此方之妙,佐之以膏,麝香得麻黃之辛散,竅內(nèi)之驚盡出;朱,雄得甘草之和緩,鎮(zhèn)墜之性和平,咳嗽痰喘,不治悉愈,其方則同,其效遠(yuǎn)勝矣。

        【摘錄】《衛(wèi)生鴻寶》卷三引計元讓方

        【處方】陳膽星(熔化)2兩5分,天麻(煨)2兩5分,白附片(泡)2兩5分,辰砂(水飛)2兩5分,僵蠶(炒去嘴)2兩5分,鉤藤2兩5分,薄荷(曬)3錢,防風(fēng)3錢,天竺黃3錢,乳香(去油)1錢5分,全蝎(酒浸,去翅足、腹內(nèi)物凈,再用酒洗,焙)1錢5分,蟬蛻(去翅足,焙,凈末)2錢,西黃5分,冰片5分,琥珀5分,雄黃(水飛)4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六神曲2兩為末打糊,先將熔化膽星拌藥,酌量加糊為丸,金箔為衣,每重5分,陰干收貯。

        【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1歲內(nèi)半丸,1歲外1丸,2歲以上2-3丸,開水化下。

        【摘錄】《良方續(xù)錄》卷下

        【處方】西牛黃2錢,明雄2錢,朱砂2錢,遠(yuǎn)志2錢,茯神1兩,膽星1兩,天竺黃5錢。

        【制法】上為末,將膽星酒化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痰迷心竅,不時昏暈,妄見妄聞,癇發(fā),及小兒急慢驚風(fēng)。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青囊秘傳》

        【處方】水銀2兩,鉛1兩5錢(熔化,入水銀制死)。

        【制法】以柳枝燒成珠,又入朱砂末、乳香末各1兩在內(nèi),乘熱用柳木槌擂勻,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安神去痰。主如見生人、異扮人、或六畜跳躍異者。或鬼神惡狀者、或迅雷擊鼓、一切大聲使兒客忤者;或小兒病根日深成癇,但見聞原忤之例即發(fā)。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井花水化下。服后令睡,不可驚動。或作小丸服亦妙。

        【摘錄】《育嬰秘訣》卷二

        【處方】天竺黃1兩,膽南星5錢,人參2錢,辰砂3錢(水飛7次),雄黃3錢,珍珠3錢,琥珀3錢,檀香2錢,木香1錢,沉香1錢,麝香2錢5分,金箔20葉。

        【制法】上為末,甘草汁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驚風(fēng)潮搐,四時瘟疫,身熱昏睡,痰涎壅盛,風(fēng)熱喘嗽,煩躁不寧,并痘疹欲出先驚搐,及蠱毒、中暑。

        【用法用量】每服1丸,嬰兒半丸。

        【各家論述】《醫(yī)方考》:明者可以安神,故用琥珀、珍珠;重者可以去怯,故用辰砂、金箔;氣竄可以利竅,故用雄黃、沉、檀、木、麝;甘溫可以固元,故用人參;辛燥可使開痰,故用南星;寒涼可使清熱,故用竺黃。

        【摘錄】《治痘全書》卷十三

        【別名】人參丸

        【處方】人參1兩,雄黃(飛)1兩,郁金2兩,白茯苓2兩,藿香葉2兩,甘草2兩,山藥4兩,朱砂2兩(一半為衣),全蝎半兩,麝香1錢,腦子1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和成劑,每1兩分作6丸,朱砂為衣,10丸用金箔1片。

        【功能主治】小兒驚。

        【用法用量】人參丸(《普濟方》卷三七三)。

        【摘錄】《百一》卷十九

        【處方】南星(湯泡,去皮臍,銼片,微炒,為末,入黑黃牛膽中,懸風(fēng)處陰干,春夏5錢,秋冬6錢)3錢,白茯苓(去皮)3錢,山藥3錢,天竺黃1錢5分,雄黃(水飛,另研)1錢5分,琥珀(豬膽浸1宿,火焙,研)1錢5分,麝香1分,朱砂(水飛,另研,為衣)。

        【制法】上為細(xì)末,臘月取雪,新壇盛,埋土中,合藥取1碗,甘草3錢,煎汁為丸;如無雪水,新汲水亦可,和勻如芡實大,陰干。

        【功能主治】小兒驚悸,痰嗽,痘疹。

        【用法用量】蔥頭、薄荷湯送下。痰嗽,姜湯送下;痘疹見形,白湯送下;驚不安,燈心湯送下。

        【摘錄】《扶壽精方》

        【處方】膽星(臘月取牯牛膽大者1枚,用南星去皮,為末,傾出膽汁相和,再入膽中懸掛天德方上,自陰干收用)4錢,天竺黃5分,牛黃2錢,辰砂2錢,雄黃5分。

        【制法】上為末,甘草水煮,蒸餅為丸服。

        【功能主治】小兒痘已收靨,余熱不退,慢驚發(fā)搐。

        【用法用量】口服。

        【注意】不用麝香,以痘瘡忌故耳。

        【摘錄】《片玉痘疹》卷六

        【處方】牛膽南星5錢(臘月取牛膽1個,將南星去皮臍,研為末,放于牛膽中,陰干備用),天竺黃1錢,辰砂1錢,琥珀3分,牛黃2分,麝香半分,珍珠3分,白檀香3分,枳實3分,枳殼3分。

        【制法】上為末,山藥打糊為丸,如黃豆大,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形實壯熱,昏睡氣粗,或痰盛壅嗽,驚風(fēng)抽搦。

        【用法用量】潮熱,燈心湯化下;驚風(fēng),薄荷湯送下;咳嗽,白開水送下。

        【摘錄】《片玉心書》卷五

        【處方】琥珀7錢,枳殼1兩,生甘1兩,懷山藥1兩,膽星1兩,茯苓1兩,月石1兩,雄黃5錢,天竺黃5錢,沉香5錢,辰砂3錢,麝香5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重1錢,金箔為衣,蠟護(hù)。

        【功能主治】小兒急驚,搐搦,痰嗽口噤者。

        【摘錄】《家庭治病新書》

        【處方】天南星1斤(生),朱砂(細(xì)研,水飛)1兩,紫石英(研,飛)1兩,白石英(研,飛)1兩,犀角(銼末)1兩,牛黃(研)半兩,阿膠(銼碎,炒如珠子)半兩,藿香半兩,麝香(研)半兩,金箔50片,雄黃(水磨通明者)4兩(研)。

        【制法】上為細(xì)末,更入乳缽內(nèi)研如粉,以黃牛膽45個,取汁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解一切熱,化風(fēng)痰。主大人小兒風(fēng)癇、驚癇,陽毒狂躁;及心熱驚悸,夜臥不安,胸膈壅痰,厥頭痛,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鹽1捻,和藥細(xì)嚼,新水吞下。如牛膽少,以煎水相和,諸疾服之,心膈清涼如冰雪,便覺精神爽快也。

        【摘錄】《幼幼新書》卷八引《靈苑方》

        【處方】臘月黃牛膽1枚,天南星(炮去皮臍,搗為細(xì)末,填滿膽中,緊系,通風(fēng)處陰干。去膽皮取藥,每1兩入后藥)10片,金箔(小者)10片,銀箔(小者)10片,丹砂1錢半,龍腦1字,麝香1字。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涼心壓驚。主小兒風(fēng)熱壅毒,關(guān)膈滯塞。

        【用法用量】方中黃牛膽,《普濟方》作“豬膽”。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八

        【處方】南星(臘月牛膽,制多次佳)4兩,天竺黃(另研)1兩,朱砂(水飛)5錢,雄黃(飛)5錢,甘草7錢,麝香5分(未出痘不必加),牛黃(陜西,千層)5分,琥珀5分。

        【制法】上和勻,取臘雪水或早首汲井水,另煎甘草汁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小兒傷風(fēng)、寒、暑發(fā)熱,變蒸,驚風(fēng)痰壅,喘急咳嗽;及大人風(fēng)痰。

        【用法用量】每服1丸,臨睡薄荷湯化下,病急多服。傷風(fēng)感寒,姜、蔥、紫蘇湯下,取汗。大人每服3-5丸。如風(fēng)痰,用竹瀝入姜汁數(shù)匙化服,姜湯亦可。驚后調(diào)理,初生至長,微有不快,即宜服。

        【摘錄】《簡明醫(yī)彀》卷六

        【處方】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炒)1兩,黃藥子1兩,生干地黃(焙)1兩,蘭根1兩,甘草(炙,銼)1兩,雄黃(研)半兩,龍腦(研)1錢,麝香(研)1錢。

        【功能主治】暑毒。

        【用法用量】上為細(xì)末,牛膽汁為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冷鹽湯嚼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四

        【處方】雄黃(研,飛)4兩,白石英(研,飛)1兩,生犀角1兩,麝香(研)1兩,朱砂(研,飛)1兩,藿香葉2兩,天南星(牛膽制)16兩,牛黃(研)半兩,阿膠(碎,炒如珠)3兩,金箔(研)50片,銀箔(研)50片。

        【制法】上為細(xì)末,入研者藥令勻,用溫湯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痰壅實,頭目昏眩,胸膈煩悶,心神不寧,恍惚驚悸,痰涎壅塞;及治中暑煩渴,陽毒狂躁。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新汲水化破,入鹽少許,食后服。

        【摘錄】《局方》卷六

        【處方】大南星1個(重1兩以上者,更清水浸,剖開作2片,中間剜1小孔,內(nèi)藏巴豆肉3個,合成,線扎定,外用),防風(fēng)1兩,荊芥1兩,薄荷1兩。

        【制法】以清水煮南星,以南星無白點為度,取出,去豆不用,將南星搗如泥,為丸如雞頭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小兒實證驚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淡姜湯磨下。

        【摘錄】《虺后方》

        【處方】膽星5分,琥珀5分,雄黃5分,朱砂5分,天竺黃6錢,全蝎6錢,麝香1錢,甘草2兩(煎膏)。

        【制法】上為末,甘草膏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驚風(fēng)發(fā)搐,或風(fēng)痰身熱。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湯化下。

        【摘錄】《玉案》卷六

        【處方】琥珀5錢,辰砂3錢,雄黃7錢(香麻油煎12時,再用水蘿卜汁煮),膽星2兩1錢,僵蠶4錢(炒,去嘴足),全蝎3錢(研末,用石榴1枚剜空,以無灰酒調(diào)末填入蓋定,坐文火上徐徐攪動成膏,取出冷用),牛黃1錢,麝香5分,天竺黃7錢,赤茯苓1兩。

        【制法】上藥各為末,蒸餅為丸,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熄風(fēng)化痰,鎮(zhèn)驚發(fā)音,保守肝魂。主肝驚魂升,搐搦不語。

        【用法用量】按:本方加人參、草河車,名“人參抱龍丸”(見《飼鶴亭集方》。

        【各家論述】僵蠶、全蝎、薄荷辛以散肝風(fēng),天竺黃、膽星苦辛以泄風(fēng)痰,辰砂、琥珀安五臟、鎮(zhèn)魂魄,雄黃搜肝膽之伏風(fēng),麝香利骨髓之伏痰,金箔佐辰砂可鎮(zhèn)胎驚,竺黃佐牛黃可發(fā)音聲,赤苓、燈心可止夜啼。集肝經(jīng)之藥復(fù)方,初無深義。一方加人參二錢五分,培植正氣以御肝風(fēng);草河車三錢五分(即蚤休草,切片,黑稆豆制),能伏牛黃、丹砂之毒,并可治驚祛風(fēng),二味卻有妙義,當(dāng)篡入方中。

        【摘錄】《古方選注》卷下

        【處方】遠(yuǎn)志(去心)3錢,琥珀3錢,牙消3錢,人參5錢,紫河車(黑豆煮)5錢,甘草1錢,山藥1錢,橘紅1錢,天麻(煨)1錢,茯苓1錢,辰砂6錢,麝香1錢,冰片3分,牛黃5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四時感冒,瘟疫邪熱,煩躁不寧,痰嗽氣急,瘡疹欲出,欲搐。

        【用法用量】姜湯或燈心湯,或麥門冬湯送下。

        【摘錄】《誠書》卷八

        【處方】赤小豆4兩(略炒),五靈脂1兩,白膠香1兩,破故紙(炒)1兩,狗脊(火去毛)1兩,木鱉子(去殼)1兩,海桐皮1兩,威靈仙1兩,地龍(炒)1兩,草烏(米泔浸3日,凈洗,去皮尖)1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

        【功能主治】肝腎臟虛,風(fēng)濕進(jìn)襲,流注腿膝,行步艱難,漸成風(fēng)濕腳氣,足心如火,上氣喘息,小腹不仁,全不進(jìn)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鹽、酒任下。

        【摘錄】《三因》卷三

        【別名】小抱龍丸、加減抱龍丸、保肝丸

        【處方】天竺黃1兩,雄黃(水飛)1錢,辰砂半兩,麝香(各別研)半兩,天南星4兩(臘月釀牛膽中,陰干百日。如無,只將生者去皮臍,銼,炒干用)。

        【制法】上為細(xì)末,煮甘草水為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傷風(fēng)瘟疫,身熱昏睡氣粗,風(fēng)熱痰塞壅嗽,驚風(fēng)潮搐,及蠱毒、中暑;亦治室女白帶。小兒四時感冒,瘡疹欲出發(fā)搐。

        【用法用量】小抱龍丸(《局方》卷十淳佑新增方)、加減抱龍丸(《普濟方》卷三八七)、保肝丸(《增補內(nèi)經(jīng)拾遺》卷四)。本方加琥珀,名“琥珀抱龍丸”(見《景岳全書》卷六十二);以金箔為衣,名“金衣抱龍丸”(見《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各家論述】1.《育嬰秘訣》:抱者,養(yǎng)也;龍者,純陽之物,肝主風(fēng)。小兒病則有熱,熱則生風(fēng),上二慮之,制此方以平肝木,防驚風(fēng),此抱龍之名義。

        【摘錄】《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別名】牛黃抱龍丸

        【處方】天南星(銼開,里白者,生為末,臘月內(nèi)取黃牛膽汁和為劑,卻入膽內(nèi)陰干,再為末)半斤,天竺黃2兩(別研),朱砂2錢(研,水飛),雄黃半兩(研,水飛),麝香1錢(別研),牛黃1字(別研)。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甘草水為丸,如雞頭子大,窨干。

        【功能主治】一切風(fēng)熱,中暑驚悸,瘡疹欲出,多睡,咳嗽涎盛,面赤,手足冷,發(fā)溫壯,睡中驚,搐搦不寧,脈洪數(shù),頭痛,嘔吐,小便赤黃。

        【用法用量】牛黃抱龍丸(《明醫(yī)雜著》卷六)?!抖徽钍泪t(yī)心法》有“金箔”。

        【摘錄】《斑疹備急》

        【處方】膽星1兩,天竺黃7錢,辰砂5錢,雄黃5錢,直僵蠶5錢半,全蝎(去鹽)5錢半,釣藤5錢半,天麻5錢半,牛黃1錢,麝香1錢,珍珠3錢(一方有琥珀)。

        【制法】甘草膏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小兒驚風(fēng),傷風(fēng),驚駭,驚動,痰熱諸疾,風(fēng)痰,驚痰。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湯送下。

        【摘錄】《醫(yī)部全錄》卷四三二引《幼幼近編》

        【處方】琥珀3分,人參6分,白苓1錢,白附1錢,朱砂5分,牛黃3分,全蝎7分(去毒),僵蠶7分(炒),膽星1錢,黃連1錢,胡連1錢,甘草5分,黃芩1錢,麝香1分半,紫檀5分,天麻6分。

        【制法】上為末,金箔10張為衣。

        【功能主治】小兒驚風(fēng)。

        【用法用量】薄荷、金銀湯送下。

        【注意】痘癥忌麝香。

        【摘錄】《痘疹一貫》卷二

        【處方】陳膽星2兩,天麻5錢,鉤藤5錢,全蝎3錢(去尾尖及子,洗凈),僵蠶5錢(微炒),陳皮5錢,川貝母5錢(去心)。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重5分,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痘癥前后,咳嗽,有驚有痰。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滾湯送下。有表證,傷風(fēng)咳嗽者,淡姜湯化下。

        【摘錄】《幼科直言》卷二

        【處方】陳膽星4兩,鉤藤1兩,桔梗2兩,天麻2兩,升麻5錢,陳皮1兩,薄荷1兩,僵蠶5錢,川貝母1兩(去心)。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痧癥不拘前后,痰多咳嗽,有風(fēng)有熱者。

        【用法用量】乳孩每服半丸,大者每服1丸,白滾水送下;若外感風(fēng)邪,用防風(fēng)5分煎湯調(diào)下;若內(nèi)熱,用竹葉湯調(diào)下。

        【摘錄】《幼科直言》卷三

        看完上面的對于抱龍丸的相關(guān)描述后,大家是否感覺到了我們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偉大和神秘?我們平時生活中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會對大家有所幫助的。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