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健康 > 中藥方劑 > 正文

        白術(shù)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2017-05-28 14:38:1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白術(shù)湯,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白術(shù)湯嗎?白術(shù)湯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草果仁 干

        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白術(shù)湯,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白術(shù)湯嗎?白術(shù)湯的功效有哪些呢,不太清楚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草果仁 干姜(炮)厚樸(姜制,炒)肉豆蔻(面裹,煨)橘皮(去白)木香(不見火)麥蘗(炒)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脾勞虛寒,嘔吐不食,腹痛泄瀉,胸滿喜噫,多臥少起,情思不樂,腸鳴體倦。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生方》

        【處方】白術(shù)(炒)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炒)3分,人參1兩,桂(去粗皮)半兩,芍藥半兩,枇杷葉(去毛,炙)半兩,白茅根半兩,蘆根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胃氣弱,留飲停積,飲食不化,嘔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白術(shù)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1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霍亂,脾胃氣攻,腹脹滿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大棗3個(擘,去核),水1盞,煎至6分,去滓,空腹溫服,早晨、午時、日晡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白術(shù)2兩,人參2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桂(去粗皮)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腹脹不能食,背上冷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1日2次,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白術(shù)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甘草(炙)1分,白豆蔻(去皮)半兩,高良姜各半兩,茯神(去木)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愈后,胃虛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棗2個(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二

        【處方】白術(shù)1兩半,木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芍藥1兩半,桑根白皮(銼)2兩,木通(銼)2兩,牽牛子1兩半(搗,取粉1兩,旋入)。

        【制法】上藥除牽牛粉外,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腸胃冷氣,臌脹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入牽牛粉半錢,空腹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白術(shù)(銼)1兩,木瓜(去瓤,切,焙)1兩,人參1兩,甘草(炙)半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中惡,霍亂吐利,手足麻痹或轉(zhuǎn)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擘),同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九

        【處方】白術(shù)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桂(去粗皮)1兩,桔梗(去蘆頭,銼,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兩,人參1兩,甘草(炙,銼)1分,細(xì)辛(去苗葉)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腹脹腸鳴切痛,發(fā)作有時。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去核),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白術(shù)1兩2錢,人參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吳茱萸(水浸1宿,微炒)3分,干姜(炮)3分。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心痛如刺。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白術(shù)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人參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干姜(炮)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臟虛冷泄痢,四肢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入荊芥1穗,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處方】白術(shù)(銼)1兩,甘草(炙,銼)1兩,莎草根(炒去毛)1兩,草豆蔻5枚(大者,去皮,炒),干姜(炮)半兩,陳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氣受冷,氣逆奔沖,嘔噦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個(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白術(shù)2兩,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3遍)2兩,當(dāng)歸(切,焙)2兩,人參2兩,干姜(炮裂)2兩,甘草(微炙)2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霍亂下利不止而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溫服,如人行5-6里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

        【處方】白術(shù)半兩,丁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陳橘皮(去白,焙)半兩,木香半兩,大腹(銼)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訶黎勒(炮,去核)3分,草豆蔻(去皮)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嘔吐厥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三

        【處方】白術(shù)(土炒)4錢,炙草1錢。

        【功能主治】小便清長而瀉者。

        【用法用量】加煨姜3片,大棗2個,水煎服。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三

        【處方】白術(shù)3兩,甘草(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2兩,當(dāng)歸(切,焙)2兩,陳橘皮(去白,焙)2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亂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煮小麥汁1盞半,加竹葉1握,生姜半分(拍碎),煎至8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白術(shù)1兩,麻黃(去節(jié),先煎,掠去沫,焙)3兩,石膏1兩,葛根(銼)1兩,何首烏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傷寒,壯熱憎寒,頭疼體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蔥白1寸,煎取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處方】白術(shù)3兩,防己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桂(去粗皮)3兩,人參3兩,甘草(炙,銼)2兩半,當(dāng)歸(焙)1兩,芍藥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歷節(jié)風(fēng),四肢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盞,入醋少許,更煎3-4沸,去滓溫服。當(dāng)覺體中熱痹;未覺,加藥末并醋,如前煎服。

        【注意】忌一切發(fā)物。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

        【處方】白術(shù)半兩,半夏半兩,當(dāng)歸半兩,厚樸半兩,生姜屑半兩,舶上丁香皮3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胸膈痛,身體拘急疼痛,手足逆冷,脈沉細(xì)無力。

        【用法用量】方中生姜屑,《陰證略例》作“干姜”。

        【摘錄】《傷寒微旨論》卷下

        【處方】白術(shù)1兩,人參3分(去蘆頭),桂心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四逆,內(nèi)有久寒,汗出脈微。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見《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處方】白術(shù)5兩。

        【功能主治】風(fēng)癇,瘛疭,身汗而頭獨無。

        【用法用量】白米泔2升,煮3沸,適寒溫洗頭及身。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二引《嬰孺方》

        【處方】白術(shù)1兩,人參1兩,蓽澄茄1兩,訶黎勒(爆,去核)2兩,丁香3分,草豆蔻(去皮)3分,黃耆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白茯苓3分,麥糵(微炒)3分,沉香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枳實(去瓤,麩炒)半兩,甘草(炙)。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痹,心腹脹滿,不欲飲食,食則氣滯體重,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5片,大棗2個(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九

        【處方】白術(shù)4兩,五味子4兩,甘草4兩,石膏4兩,干姜3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3日,頭疼壯熱,骨節(jié)酸痛,有汗或無汗。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立勝散”。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處方】白術(shù)2兩,石膏2兩,干姜(炮)半兩,五味子(炒)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芎藭1兩,麻黃(去根節(jié),煎,掠去沫,焙)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中風(fēng)傷寒,初受病1日至3日,頭痛肢體疼,煩躁,惡風(fēng),身熱憎寒;妊娠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個,同煎至7分,去滓稍熱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二

        【處方】白術(shù)(銼,炒)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1兩,黃耆(細(xì)銼)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桔梗(銼,炒)1兩,桂(去粗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時氣出汗吐下后,四肢羸劣,嘔逆減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二

        【處方】羊腎1具(治如食法),白術(shù)5兩,生姜6兩,玄參4兩,澤瀉2兩,芍藥3兩,茯苓3兩,淡竹葉(切)2升,生地黃(切)1升。

        【功能主治】腎熱,面黑目白,腎氣內(nèi)傷,耳鳴吼鬧,短氣,四肢疼痛,腰背相引,小便黃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羊腎、竹葉,取1斗,去滓澄之;下藥煮取3升,分3服。不已,3日更服1劑。

        【摘錄】方出《千金》卷六,名見《普濟方》卷五十四

        【處方】白術(shù)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1兩,干木瓜2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霍亂吐利,腳轉(zhuǎn)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六

        【處方】白術(shù)、川芎、蔓荊子、沒藥、白蒺藜(去刺)、黃芩、防風(fēng)、五味子、菊花、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眼痛而憎寒,此乃氣衰血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銀海精微》卷下

        【處方】白術(shù)9g,茯苓9g,橘絡(luò)3g,甘草3g,荊芥1.5g。

        【功能主治】健脾除濕,疏風(fēng)散邪。主粟瘡。脾虛有濕,外受風(fēng)邪,癥狀輕微,顆粒稀少,形體瘦弱者。

        【各家論述】方中白術(shù)、茯苓、甘草健脾除濕。橘絡(luò)理氣健脾,通絡(luò)脈以除胞臉之濕滯。荊芥疏散風(fēng)邪,五味合用,具有健脾除濕,疏風(fēng)散邪之功。

        【摘錄】《張皆春眼科證治》

        【處方】白術(shù)1兩,葛根1兩,升麻半兩,黃芩半兩,芍藥2兩,甘草2錢半。

        【功能主治】破傷風(fēng),大汗不止,筋攣搐搦。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兩,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白術(shù)2兩,半夏1兩(生姜汁浸1宿,焙)。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咳嗽,痰盛嘔逆。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半盞,去滓,食后溫服,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處方】白術(shù)、白茯苓、半夏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痰潮上如涌泉,久不可治者,形肥脈緩,體重嗜臥,痰滑。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病大者1兩,水2盞,加生姜7片,煎至1盞,取清,調(diào)神曲末2錢,頓服之。

        【摘錄】《保命集》卷下

        【處方】白術(shù)1兩,人參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甘草(炙,銼)3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枳實(去瓤,麩炒)半兩,木香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熟干地黃(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氣短力乏,言語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白術(shù)1兩,枇杷葉(炙,去毛)1兩,桂(去粗皮)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人參1兩,甘草(炙,銼)1兩,麥糵(炒)1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嘔逆,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白術(shù)(銼,炒)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霍亂吐利,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二

        【處方】白術(shù)(切,炒)1兩半,當(dāng)歸(銼,炒)1兩半,桑根白皮(銼)1兩半,大黃(銼,炒令香)1兩,細(xì)辛(去苗葉)1兩,桂(去粗皮)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氣壅滯,攻心腹疼痛,或拘急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一

        【處方】白術(shù)3分,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胃風(fēng),泄痢不止,腹脹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半盞,加生姜2片,煎至3分,去滓?guī)岱?,至?-4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九

        【處方】白術(shù)3兩,寒水石1兩,當(dāng)歸1兩,黃芩1兩,芍藥1兩,人參1兩,石膏1兩,干葛1兩,防風(fēng)1兩,縮砂1兩,藿香1兩,甘草1兩,茯苓1兩,木香2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養(yǎng)液潤燥,開通結(jié)滯,令血昌盛。主妊娠血液虛衰痿弱,難以運動,氣滯痹麻,營衛(wèi)不能宣通。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宣明論》卷十一

        【處方】白術(shù)(凈)8錢,生薏米7錢。

        【功能主治】腰濕痛,如擊重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二

        【別名】茯苓半夏湯

        【處方】炒神曲2錢,陳皮3錢,天麻3錢,白術(shù)5錢,白茯苓5錢,麥糵面(炒黃色)5錢,半夏5錢。

        【功能主治】驅(qū)風(fēng)導(dǎo)痰,祛宿食。主風(fēng)邪覊絆于脾胃之間,胃氣虛弱,身重有痰,惡心欲吐。

        【用法用量】茯苓半夏湯(《東垣試效方》卷三)。

        【各家論述】《杏苑》:脾胃虛弱,覊風(fēng)挾痰,宿食不化而作惡者,法當(dāng)治中為本,驅(qū)風(fēng)導(dǎo)痰,祛宿食為標(biāo)。是以用白術(shù)補中氣,神曲、麥芽消宿食,天麻驅(qū)風(fēng)、茯苓、半夏豁痰,用橘紅、生姜散逆氣以止嘔吐。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別名】三物湯、痢下白術(shù)湯。

        【處方】白術(shù)、黃芩、當(dāng)歸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孕婦痢嘔吐血,孕婦下痢,脈虛數(shù)者。

        【用法用量】三物湯(《濟陰綱目》卷九)、痢下白術(shù)湯(《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妊娠胎熱內(nèi)熾,脾弱不能健運,血得偏滲腸間,故下痢赤白,胎孕因之不安。黃芩清熱安胎,白術(shù)健脾止痢,當(dāng)歸養(yǎng)血以引血歸經(jīng)。使脾氣健旺,則胎熱自化,而胃氣清和,血無不歸,何有下痢赤白,胎孕不安乎!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處方】白術(shù)半兩,人參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甘草(炙,銼)半兩,葛根(銼)半兩,藿香(去梗)半兩,桔梗(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頭痛肌熱,喘粗。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四

        【處方】人參1兩,白茯苓1兩,白術(shù)1兩,木香1兩,甘草1兩,黃耆1兩,干葛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泄瀉,胃熱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煎服。不同陰陽,并宜服之。

        【摘錄】《玉機微義》卷六引《易簡》

        【處方】白術(shù)1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牡蠣(熬)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腹脹,虛熱不能食。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溫2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五

        【別名】白術(shù)散、小白術(shù)散。

        【處方】白術(shù)3錢,芍藥3錢,干姜半兩(炮),甘草2錢(炙)。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大腸經(jīng)動,下痢為鶩溏。大腸不能禁固,卒然而下成水泄,青色,其中或有硬物,欲起而又下,欲了而不了,小便多清,得之秋冬者。

        【用法用量】白術(shù)散(《醫(yī)統(tǒng)》卷三十五)、小白術(shù)散(《赤水玄珠》卷八)。

        【摘錄】《保命集》卷中

        【別名】白術(shù)散

        【處方】半夏曲半兩,白術(shù)2錢,檳榔2錢半,木香1錢,甘草1錢,茯苓2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補中豁痰。主胃中虛損,及有痰而吐者。

        【用法用量】白術(shù)散(《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二)。

        【各家論述】《杏苑》:治中氣挾痰作吐,法當(dāng)補中豁痰。是以白術(shù)、炙草補中,茯苓、半夏豁痰,木香、檳榔散逆氣以止嘔。

        【摘錄】《保命集》卷中

        【處方】葛根湯加桂心、黃耆、白術(shù)。

        【功能主治】柔痙。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錄】《玉機微義》卷三十九

        【別名】白術(shù)散

        【處方】白術(shù)2兩,五味子1兩,茯苓1兩,甘草1分,半夏4個(洗去滑,切作16片)。

        【制法】上為散,分作16服。

        【功能主治】五臟傷濕,咳嗽痰涎,憎寒發(fā)熱,上氣喘急。

        【用法用量】白術(shù)散(《得效》卷五)。

        【摘錄】《三因》卷十二

        【處方】白術(shù)1兩,木香半兩,青橘皮半兩,神曲1兩,麥糵1兩,人參1兩,赤茯苓1兩,甘草半兩,檳榔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悶,逆惡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二引《御醫(yī)撮要》

        【處方】白術(shù)1兩,人參3錢,桔梗(銼,炒)3錢,訶黎勒(煨,取皮)3錢,桂(去粗皮)3錢,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半夏(湯洗7遍,生姜汁制)半兩,甘草(炙,銼)半兩,五味子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嘔吐涎沫,心胸不快,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切),煎取8分,去滓溫服,1日2次,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六

        【處方】白術(shù)4分,甘草4分,桑白皮3分,茯苓2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水氣口渴;脾虛氣上,食少發(fā)渴。

        【用法用量】每覺渴時點1錢服之,不拘時候。

        【注意】切不可飲冷。

        【摘錄】《雞峰》卷十九

        【處方】白術(shù)1錢(土炒),人參1錢,茯苓1錢,牛膝1錢,黃柏1錢,蒼術(shù)7分(泔制),當(dāng)歸1錢,白芍藥1錢(酒炒),木瓜1錢,柴胡5分,廣皮1錢。

        【功能主治】腳氣,氣血虧損,足脛疼痛。

        【用法用量】加大棗2枚,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醫(yī)徹》卷二

        【處方】白術(shù)8分,紫蘇8分,芍藥8分,金銀花8分,葛根3分,荊芥2分,干姜2分,知母2分,獨活2分,甘草2分,生姜1片。

        【功能主治】痛風(fēng)。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續(xù)名家方選》

        【處方】白術(shù)1錢半,陳皮1錢,白茯苓1錢,五味子1錢,半夏1錢,杏仁1錢,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