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的藥用價值有哪些
說到白蠟可能很多的人并不是很熟悉,而有些人肯定就是認為是在停電的時候大家會用到的蠟燭。其實白蠟就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而且因為藥用價值很高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很重要的。只是因為大家不了解,所以即使是用到了也是不熟悉。那么,白蠟的藥用價值有哪些?
【別名】 白蠟條、山楊柳
【來源】 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丑柳的根。
【原形態(tài)】 小灌木。葉片橢圓形,長2-4.5cm,寬1-2.2cm,先端有小尖,基部圓形,上面亮綠色,幼葉沿脈有黃色短柔毛,下面淺綠或發(fā)白,被淡黃銹色柔毛。側脈6-8對,凸起,網腺明顯;邊緣有不明顯的腺齒;葉柄明顯被繡毛?;ㄐ蚺c葉同時開放,圓柱形,長2-6cm,直立斜出稍彎曲,花序梗短,著生2-4小葉;雄花序粗3-5(-7)mm,雄蕊2,花藥黃色,花絲離生,中部以上有柔毛;苞片近圓形;背腺和腹腺各1,短圓柱形;子房卵形,密被白色柔毛,柱頭2淺裂;苞片近圓形,外面散生長柔毛,內面無毛;腺體1,腹生。蒴果卵狀長圓形,長達4mm。花期4月下旬。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邊、水溝邊及潮濕山谷。
【性味】 微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調經。主風濕痹痛;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泡酒。
【注意】 《全國中草藥匯編》:“忌豆類、魚。”
【摘錄】 《中華本草》
【來源】 為木犀科植物 小蠟樹 的 葉 。夏、秋采收,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 小蠟樹,又名:小白蠟樹、小葉女貞。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坡疏林中向陽處。分布江蘇、浙江、河南、陜西、湖北、云南等地。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燙傷、外傷。
【附方】 ①治燙傷:水白蠟適量,或加迎春花葉各等量。共研細粉,香油調敷患處。
【臨床應用】 退燒:用小葉女貞注射液2毫升(相當生藥4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續(xù)2~3天。治療21例(上感6例,急性扁槐體炎13例,肺炎1例,感染2例),體溫多在24小時內下降,白細胞在24~48小時恢復正常,48小時左右咽痛開始減輕。此藥的退燒作用快,且不發(fā)汗,不同于一般的解熱鎮(zhèn)痛藥。注射中未見毒性反應及副作用,但均訴局部疼痛。
【摘錄】 《*辭典》
【出處】 《四川常用中草藥》
關于白蠟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大家好好的看下上文的的內容就可以詳細的認識到了。這樣也能更好的合理用到白蠟這個中藥材,同時大家也知道白蠟在一定的程度上還可以很好的預防疾病的出現(xiàn)和緩解疾病帶來的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