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呢
對南天竺或許大多數(shù)人非常的熟悉,當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南天竺原本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對治療白種疾病可得到相應的功效,南天竹是很常見的一種植物多栽培在庭園當中,平時除了用來欣賞以外,還可以做成中藥對各種疾病可起到不錯的功效,那么南天竹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呢?
南天竹葉,為龍舌蘭科植物金邊龍舌蘭的葉,一般多栽培于庭園。那么在醫(yī)學上南天竹葉有哪些具體的藥用價值呢?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下面三九養(yǎng)生堂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南天竹葉的藥用價值與應用。
別名
南竹葉、天竹葉。
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的葉
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andina domestica Thunb.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采葉,洗凈,除去枝梗雜質(zhì),曬干。
原形態(tài)
南天竹,常綠灌木,高約2m,莖直立,圓柱形,叢生,分枝少,幼嫩部分常紅。葉互生,革質(zhì)有光澤;葉柄基部膨大呈鞘狀;葉通常為三回羽狀復葉,長30-50cm,小葉3-5片,小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3-7cm,寬1-1.5cm,先端漸尖,基聞楔形,全緣,兩面深綠色,冬季常變?yōu)榧t色?;ǔ纱笮蛨A錐花序,長13-25cm,花直徑約6mm,萼片多數(shù),每輪3片,內(nèi)兩面三刀輪呈白色花瓣狀;雄蕊6,離生,花藥縱裂;子房1室,有2個胚珠,花柱短。漿果球形,熟時紅色或有時黃色,直徑6-7mm,內(nèi)含種子2顆,種子扁圓形?;ㄆ?-7月,果期8-10月。
南天竹,常綠灌木,高約2m,莖直立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于疏林及灌木叢中,多栽培于庭院。
資源分布:分布陜西、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廣東、廣西、云南、四川、貴州等
性狀
二至三回羽狀復葉,最末的小羽片有小葉3-5枚;小葉橢圓狀披針形,長3-10cm,寬0.5-1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表面深綠色或紅色。革質(zhì)。氣微,味苦。
化學成份
南天竹葉含微量木蘭花堿(magnoflorine),嫩葉含維生素C,南天竹氰甙(nandinin),穗花杉雙黃酮(amentoflavone),南天竹甙(nantenoside)A、B。
性味
苦;性寒。
歸經(jīng)
肺;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瀉火;解毒。主肺熱咳嗽;百日咳;熱淋;尿血;目赤腫痛;瘡癰;瘰疬。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爛涂敷。
各家論述
1.《廣西中藥志》:治目赤腫痛,瘧疾,跌打。
2.《上海常用中草藥》:止血,止咳。治血尿,百日咳。
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我們學習到了南天竹的相關(guān)知識,我們也知道南天竹的藥物價值有哪些?其實南天竹本身具有治療腹瀉,止咳的功效,南天竺對肺熱,咳嗽和肺氣腫也有著不錯的效果,用南天竹煎服湯藥食用,可止咳化痰鎮(zhèn)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