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粟米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粟米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xì)了解一下。
【別名】白梁粟、粢米(陶弘景),粟谷(《齊民要術(shù)》),小米(《本草蒙筌》),硬粟(《醫(yī)學(xué)入門》),秈粟(《綱目》),谷子、寒粟(《植物名實(shí)圖考》),黃粟(《陸川本草》),稞子(《滇南本草》整理本)。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 粟 的 種仁 。其儲(chǔ)存陳久者名陳粟米。
【原形態(tài)】粟(《尚書》)
【生境分布】我國北方廣為栽培。
【化學(xué)成份】脫殼種子和帶殼種子的干品分別含脂肪1.41、1.68%,總氮2.48%、2.79%,蛋白氮2.41、2.72%,灰分3.15、1.85%,淀粉63.27、77.58%,還原糖2.03、1.98%。另有謂種子含油3%;油中含不皂化物2.39%,固體脂肪酸15.05%,液體脂肪酸70.03%。蛋白質(zhì)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多類。種子蛋白質(zhì)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
【藥理作用】白瑞香甙的作用參見"瑞香花"條。其甙元有抗菌作用,1:10000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藥株),1:5000能抑制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1:2000抑制綠膿桿菌,但對枯草桿菌無效。
【性味】甘咸,涼。陳粟米:苦,寒。
【歸經(jīng)】①《本草求真》:"專入腎,兼入脾、胃。"
【功能主治】和中,益腎,除熱,解毒。治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泄瀉。陳粟米:止痢,解煩悶。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煮粥。外用:研末撒或熬汁涂。
【注意】《日用本草》:"與杏仁同食,令人吐瀉。"
【附方】①治脾胃氣弱,食不消化,嘔逆反胃,湯飲不下:粟米半升,杵如粉,水和丸如梧子,煮令熟,點(diǎn)少鹽,空心和汁吞下。(《食醫(yī)心鏡》)
【各家論述】①《本草衍義補(bǔ)遺》:"粟,陳者難化。《衍義》云,生者難化,熟者滯氣,隔食生蟲。所謂補(bǔ)腎者,以其味咸之故也。"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
其實(shí)只有在實(shí)踐后才會(huì)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上面介紹的中藥粟米,原來粟米還可以治療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適量的食用還是有不少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