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皮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棕櫚皮作為一種中藥材,給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物質,棕櫚皮同時還能夠解決身體遇到的一些疾病,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棕櫚皮都有哪些營養(yǎng)和功效。
【別名】拼櫚木皮(《本草拾遺》),棕毛(《普濟方》),棕皮(《本草求原》)。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 棕櫚 的 葉鞘纖維 。全年可采,一般多于9~10月間采收其剝下的纖維狀鞘片,除去殘皮,曬干。
【原形態(tài)】棕櫚(《本草拾遺》),又名:棕(《山海經(jīng)》),栟櫚(楊孚《異物志》),棕衣樹、百頁草、定海針。
【生境分布】栽培于村邊、溪邊、田邊、丘陵地或山地。分布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貴州、云南、甘肅等地。
【性狀】棕櫚皮的陳久者,名"陳棕皮"。商品中有用葉柄部分或廢棕繩。將葉柄削去外面纖維,曬干,名為"棕骨";廢棕繩多取自破舊的棕床,名為"陳棕"。
【化學成份】棕毛及葉、花均富含鞣質。
【炮制】棕櫚炭:取凈棕櫚皮,置鍋內,覆蓋一口徑稍小的鍋,鍋上粘貼白紙一張,于兩鍋接合處用黃泥嚴封,微火煅至白紙呈焦黃色停火,侯冷取出。
【性味】苦澀,平。
【歸經(jīng)】《要藥分劑》:"入肝、脾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收澀止血。治吐血,衄血,便血,血淋,尿血,下痢,血崩,帶下,金瘡,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研末,1~2錢。外用:研末撒。
【注意】《本草經(jīng)疏》:"暴得吐血,瘀滯方動;暴得崩中,惡霉未竭;濕熱下痢初發(fā);腸風帶下方熾,悉不宜遽用。即用亦無效。"
【附方】①治鼻血不止:棕櫚灰,隨左右吹之。(《簡易方論》)
【各家論述】①《綱目》:"棕灰性澀,若失血去多,瘀滯已盡者,用之切當,所謂澀可去脫也。與亂發(fā)同用更良。年久敗棕入藥尤妙。"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日華子本草》
對于棕櫚皮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該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備,不至于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