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蓼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中藥材對疾病的治療,大部分都有著不錯的效果,比如水蓼,下面我們就來對水蓼的相關信息做一個基本的介紹。
【別名】薔、虞蓼(《爾雅》),澤蓼(《爾雅》郭璞注),辣蓼草(《本草求原》),柳蓼、川蓼(《植物學大辭典》),水紅花(《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藥蓼子草、紅蓼子草(《重慶草藥》),白辣蓼(《中國藥植圖鑒》),胡辣蓼(《東北植藥圖志》),痛骨消(《廣西藥植名錄》),紅辣蓼(《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假辣蓼,斑蕉萆(《廣西中草藥》),水辣蓼、小葉辣蓼(《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蓼科植物 水蓼 的 全草 。秋季開花時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直立或下部伏地。莖紅紫色,無毛,節(jié)常膨大,且具須根。葉互生,披針形成橢圓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5~15毫米,兩端漸尖,均有腺狀小點,無毛或葉脈及葉緣上有小刺狀毛;托鞘膜質,簡狀,有短緣毛;葉柄短。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細弱下垂,下部的花間斷不連;苞漏斗狀,有疏生小膿點和緣毛;花具細花梗而伸出苞外,間有1~2朵花包在膨脹的托鞘內(nèi);花被4~5裂,卵形或長圓形,淡綠色或淡紅色,有腺狀小點;雄蕊5~8;雌蕊1,花柱2~3裂。瘦果卵形,扁平,少有3棱,長2.5毫米,表面有小點,黑色無光,包在宿存的花被內(nèi)?;ㄆ?~8月。
【生境分布】生濕地,水邊或水中。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性狀】干燥全草,莖紅褐色至紅紫色,有淺縱皺,節(jié)部膨大;質堅而脆,斷面稍呈纖維性,皮部菲薄,淺磚紅色,本部白色,中空。葉片干枯,灰綠或黃棕色,多皺縮破碎;托葉鞘狀,棕黃色,常破裂。有時帶花序,花多數(shù)脫落,花蕾米粒狀。味辛辣。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化濕,行滯,祛風,消腫。治痧穢腹痛,吐瀉轉筋,泄瀉,痢疾,風濕,腳氣,癰腫,疥癬,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品1~2兩);或搗汁。外用:煎水浸洗或搗敷。
【注意】①《千金·食治》:"蓼食過多有毒,發(fā)心痛。和生魚食之,令人脫氣,陰核疼痛。婦人月事來,不用食蓼及蒜,喜為血淋帶下。"
【附方】①治干霍亂不吐利,四肢煩,身冷汗出:水蓼(切)、香薷(擇切)各二兩。上二味,以水五盞,煎取三盞,去滓,分溫三服。(《圣濟總錄》水蓼飲)
【臨床應用】①治療細菌性痢疾、腸炎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1:陶弘景:蓼,此類又多,人所食,有三種: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名香蓼,亦相似而香,并不甚辛而好食;一是青蓼,人家常有,其葉有圓者、尖者,以圓者為勝,所用即是此。
對于水蓼的藥用價值本文就介紹到這里,其實水蓼藥用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對人體有著不小的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