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草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蓬萊草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yīng)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蓬萊草吧。
【別名】苦舌草(《廣州植物志》),鳳梨草、旺梨草(《泉州本草》),雷公錘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 過江藤 的 全草 。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匍匐草本,長15~90厘米。莖分枝,被小粗毛,節(jié)上生根。葉對生;近無柄;倒卵形,長1~2.5厘米,先端鈍或渾圓,基部楔尖,邊緣在中部以上有利齒。穗狀花序卵形或圓柱形,極稠密,長1~2.5厘米,寬約6毫米;花序柄直立,腋生,長2~6厘米;苞片卵形或倒卵形;萼小,2裂;花冠長約3毫米,粉紅色,管柔弱,肢2唇形,擴展;雄蕊4,2長2短,內(nèi)藏,著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2室。果實直徑不及2毫米?;ㄆ谙募局炼尽?/p>
【生境分布】生于田邊、堤岸。分布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北、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黃酮成分過江藤素、β-谷甾醇葡萄糖甙和豆甾醇葡萄糖甙。又含過江藤定A、過汪藤定B。
【性味】①《泉州本草》:"味酸甘微苦,性寒,無毒。"
【歸經(jīng)】《泉州本草》:"入肺、心、小腸諸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清熱,消腫,解毒。治咽痛乳蛾,癰疽腫毒,熱痢,淋病,牙疳,帶狀皰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咽喉紅腫或單雙喉蛾:鮮蓬萊草每次一兩,搗汁內(nèi)服,癥重者次日再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于《泉州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蓬萊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時能按照醫(yī)囑,同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