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汗草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辟汗草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辟汗草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diào)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野苜蓿、品川萩、菔萩(《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鐵掃把(《四川中藥志》),散血草(《陜西植藥調(diào)查》),省頭草、野長生果、雞頭花草(《上海常用中草藥》),雞虱子草(《四川常用中草藥》),黃花草木犀(《吉林中草藥》),臭苜蓿、敗毒草(《陜西中草藥》),香馬料(《黑龍江省主要野生藥用植物的鑒別及中草藥新制劑》),真東剎里(朝名)。
【來源】為豆科植物 草木犀 的 全草 。花期收割全草,陰干。
【原形態(tài)】草木犀(《釋草小記》)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3出羽狀復葉,互生;小葉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0~15毫米,寬約5毫米,基部楔形,先端鈍,邊緣自基部以上有疏齒;總?cè)~軸長1~2厘米;托葉線形,長約5毫米??偁罨ㄐ蛞干蝽斏?,長而纖細,具多數(shù)花;花小,長3~4毫米,具苞片與短梗:萼鐘狀,5裂;花冠蝶形,黃色,旗瓣長橢圓形,長于翼瓣,翼瓣鈍形;雄蕊10,9枚聯(lián)合;雕蕊1。莢果倒卵形,下垂,具網(wǎng)紋,無毛。種子單一?;ㄆ?~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砂丘、山坡、草原、海邊。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四川、云南、內(nèi)蒙古等地。
【化學成份】草木犀含揮發(fā)油、香豆精,又含脂肪油3.5~6.3%,果膠7.1%,木質(zhì)素3.16%。干莖含油2~3%。
【藥理作用】 草木犀有抗瘧作用: 能使雞瘧的紅細胞被原蟲侵染的數(shù)目減少,適當用藥,血片檢查可以變成陰性,能破壞瘧原蟲的形態(tài)使之滅亡,但其破壞方式與常山、甜菜、奎寧等不同。印度草木犀食香豆精,小量毒性不大,大量可導致惡心、嘔吐、眩暈、心臟抑制及四肢發(fā)冷。馬、羊等牲畜食此草過多可發(fā)生麻痹。白香草木犀含紫苜蓿酚,故能延長血凝時間。葉、莖、根的提取物可抑制結(jié)核桿菌的生長。根含皂甙,有溶血作用(pH在5.6時)。
【性味】辛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濕,殺蟲。治暑熱胸悶,瘧疾,痢疾,淋病,皮膚瘡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燒煙熏。
【附方】①治瘧疾:草木犀一兩。煎湯。在瘧發(fā)前一小時服用。(《吉林中草藥》)
【備注】同屬植物 印度草木犀 (又名:蛇蛻草)和 白香草木犀 (又名:白花草木犀)在貴州、陜西等地亦作辟汗草使用。印度草木犀檀株高10~50厘米;葉在中部以上有細齒;花長2~3毫米。分布西南、華東等地。白香草木犀植株高1~4米;花冠白色。分布西北、東北和貴州等地。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吨参锩麑崍D考》:辟汗草,處處有之。叢生,高尺余,一枝三葉,如小豆葉,夏開小黃花如水桂花。人多摘置發(fā)中辟汗氣。
對于辟汗草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該多關(guān)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備,不至于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