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中藥材對疾病的治療,大部分都有著不錯的效果,比如青葙,下面我們就來對青葙的相關(guān)信息做一個基本的介紹。
【別名】草蒿、萋蒿(《本經(jīng)》),昆侖草(《唐本草》),野雞冠、雞冠莧(《綱目》),狼尾巴果、雞冠菜、土雞冠(《江蘇植藥志》),狐貍尾、指天筆(《南寧市藥物志》),牛尾巴花(《山東中藥》),犬尾雞冠花(《閩東本草》)。
【來源】為莧科植物 青葙 的 莖葉 及 根 。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全體無毛。莖直立,綠色或紅紫色,通常分枝。葉互生;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9匝米,寬1~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成葉柄,全緣。穗狀花序單生于莖頂或分枝末端,圓柱狀或圓錐狀,長3~10厘米;花著生甚密,初為淡紅色,后變?yōu)殂y白色;每花具干膜質(zhì)苞片3;花被5,干膜質(zhì),長圓狀披針形;雄蕊5,花藥粉紅色,丁字狀著生;子房長圓形,花柱線形,紅色,柱頭2裂。胞果球形蓋裂;種子數(shù)粒,扁圓形,質(zhì)堅硬,黑色有光澤?;ㄆ?~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野路旁、山溝、河灘、沙丘等疏松土壤上;也有栽培。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野生或栽培。
【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多量草酸,生長2周時可達12.5%,以后逐漸下降到約9%。
【性味】①《本經(jīng)》:"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燥濕清熱,殺蟲,止血。治風(fēng)瘙身癢,瘡疥,痔瘡,金瘡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或搗汁,鮮用1~2兩。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風(fēng)濕身疼痛:青葙子根一兩。豬腳節(jié)或雞鴨燉服。(《泉州本草》)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青葙在一些疾病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藥青葙的食用也要根據(jù)各自的身體狀況決定,切記不要盲目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