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雞尾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說起小野雞尾,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因為它可是具有很好的治療疾病效果的。不過也有一些朋友不知道小野雞尾的功效具體是什么,因此在這里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小野雞尾的功效。
【別名】海風絲、草蓮、鳳尾蕨、線雞尾草、小金花草、光棍藥、黑蕨、火湯蕨、金粉蕨、中華金粉蕨、烏蕨、土黃連、日本烏蕨、水金雞尾、金雞尾、地柏枝、蝦蝦猛、鳳尾蓮、孔雀尾、金花草、串魚草、解毒蕨、人頭發(fā)、烏韭、小葉野雞尾、鳳凰標、小雞尾草、小蕨萁、野雞尾、細葉金雞尾、野黃連、吊金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中國蕨科植物野雞尾金粉蕨的全草或葉。
【原形態(tài)】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25-60cm。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棕色卵狀披針形鱗片,葉厚革質(zhì),近簇生;葉柄禾稈色,基部棕色,長10-35cm;葉片長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0-30cm,寬6-15mm,三至四回羽狀分裂;羽片8-15對,有柄,互生,狹卵形,基部寬楔形,先端長漸尖;第1對羽片最大,長10-15cm,寬約5cm;二回羽片8-12對,近卵形;三回羽片3-4對,互生,橢圓形或倒卵形,羽狀分裂;四回羽片2-3對,互生,倒披針形或披針形;葉脈分叉,營養(yǎng)葉末回裂片有小脈1條,孢子葉裂片具羽狀并有邊脈。孢子囊群線形,長2-6mm;囊群蓋長圓形或短線形,膜質(zhì),全緣,白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800m的山坡路旁、林下溝邊或灌叢陰處。
【性狀】1.性狀鑒別 根莖細長,略彎曲,直徑2-4mm,黃棕色或棕黑色,兩側(cè)著生向上彎的葉柄殘基和細根。葉柄細長略呈方柱形,表面淺棕黃色,具縱溝。葉片卷縮,展開后呈卵狀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10-30cm,寬6-15cm,淺黃綠色。或棕褐色,三至四回羽狀分裂,營養(yǎng)葉的小裂片有齒;孢子葉末回裂片短線形,下面邊緣生有孢子囊群,囊群蓋膜質(zhì),與中脈平行,向內(nèi)開口。質(zhì)脆,較易折斷。氣微,味苦。
【化學成份】葉和根莖含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kaempferitrin)和蕨素(pterisin)M,蕨甙(pteroside)M,菊苣酸(chicoric acid),野雞尾二萜醇(onychiol)C。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心;肝;肺;胃;小腸;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血。主風熱感冒;咳嗽;咽痛;泄瀉;痢疾;小便淋痛;濕熱黃疸;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瘡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用量加倍。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鮮品搗敷。
【注意】虛寒證慎服。《廣西中藥志》:“虛寒證忌用?!?/p>
【附方】本品葉形似野雞之尾羽,故有“野雞尾”等名。海風絲、人頭發(fā)亦以葉柄細長、葉片細碎命名。解毒蕨、火湯蕨等皆以功能名之。
【摘錄】《中華本草》
可見,小野雞尾的藥用價值還是很明顯的。但是小野雞尾并不是人人可以用,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判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