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連草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很多人對(duì)中藥瑞連草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英文名】all-grass of Annual Saltmarsh Aster
【別名】白菊花、土柴胡、九龍箭、鉆形紫菀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鉆葉紫菀的全草。
【原形態(tài)】鉆葉紫菀,一年生草本,高25-80cm。莖基部略帶紅色,上部有分枝。葉互生,無柄;基部葉倒披針形,花期凋落;中部葉線狀披針形,長6-10cm,寬0.5-1cm,先端尖或鈍,全緣,上部葉漸狹線形。頭狀花序頂生,排成圓錐花序;總苞鐘狀;總苞片3-4層,外層較短,內(nèi)層較長,線狀鉆形,無毛,背面綠色,先端略帶紅色;舌狀花細(xì)狹、小,紅色;管狀花多數(shù),短于冠毛。瘦果略有毛?;ㄆ?-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潮濕含鹽的圭壤等地。
【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芹菜素-7-O-β-D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glucoside),芹菜素-7-O-β-D-半乳糖甙(luteolin-7-O-β-D-glucoside),山柰酚-3-O-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β-D-galactoside)3-O-β-D-半乳糖甙-O-α-L-鼠李糖基山柰酚(3-O-β-D-galactoside-O-α-L-rhamnosyl kaempferol),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D-glucoside)及芹菜素(apigenin),山柰酚(kae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quercetin)和綠原酸(chorogenic acid)。
【性味】味苦;酸;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癰腫;濕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酸,性涼。有清熱解毒,利濕的功能。用于濕疹。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講述了瑞連草的一些食用方法等。雖然很多藥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藥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要結(jié)合自己本身的情況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