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參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綿參在我們的生活中綿參因為具有極高的醫(y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注。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綿參是什么?
【英文名】Wallich Eriophyton
【別名】綿毛參、毛藥草、光桿瓊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科植物綿參的根或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綿毛,高10-20cm。根肥厚,圓柱形。莖直立,下部常生于石塊堆中,呈白色、肉質,無毛,葉為苞片狀,白色無毛。莖上部葉大,兩兩交互對生,吉片鞭形或圓形,長寬約3-4cm,頂端葉較小,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在中部以上具圓齒狀鋸齒,兩面密被綿毛;葉柄短或近于無柄。輪傘花序6花,無花梗;小苞片刺狀,長達1.2cm,密被綿毛;花萼寬鐘形,長約15mm,隱藏于葉叢中,外面密被綿毛,內面在萼齒先端及邊緣被綿毛,其余部分無毛,齒5,三角形,近等大,長約7mm;花冠淡紫或粉紅色,長2.2-2.8cm,上唇大,盔狀,向下彎曲覆蓋下唇,外面密被綿毛,下唇小,3裂,中裂片略大,先端微缺;雄蕊4,前對較長,先端突起,花絲有柔毛,后對藥絲基部增厚;柱頭2裂;花盤平頂。小堅果倒卵圓狀三棱形,長約3mm,黃褐色?;ㄆ?-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700-5300m的高山強度風化的亂石塊堆中。
【性狀】性狀鑒別 全株皺縮,形似綿球狀。根圓錐形,長4-6cm,黑褐色或棕黑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黃白色。莖呈方柱形,有節(jié)。葉對生,莖下部葉鱗片狀,中上部葉必集,葉片卵圓形,長寬3-4cm,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上部邊緣有鋸齒,兩面被折色綿毛,網脈粗糙明顯。輪傘花序隱藏在葉叢中;花冠二唇形,淡紫色至粉紅色或淡黃色。氣微,味淡。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主流行性感冒;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肝炎;痢疾;癰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或根: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的功能。全草治肺炎、痢疾、水草中毒、食物中毒。供食用,有滋補、調氣血、催乳及提中氣之效。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綿參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綿參,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