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葉巴戟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橘葉巴戟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橘葉巴戟的記載,橘葉巴戟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橘葉雞眼藤、水冬瓜、椿根
【來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海巴戟的根。
【原形態(tài)】海巴戟,灌木至小喬木,除葉片下面的脈腋有束毛外,全部無毛,小枝粗壯,鈍口棱柱形。葉對生;葉柄長5-12mm;托葉長5-12mm,膜質(zhì):葉片長圓狀橢圓形或廣橢圓形,長10-25cm,寬5-10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闊楔形,膜質(zhì)。頭狀花序常與葉對生,球形,稀長橢圓形,多花;總花梗長1-2cm;萼筒長約3mm,先端截平;花冠白色,漏斗形,花冠筒長7-12mm,喉部被毛,先端5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5-8mm;雄蕊5,稍伸出。聚合果長卵形或球形,長2.5-4cm,熟時白色或黃色,有時最下部的小核果的宿存花萼擴大成葉狀;小核卵形,扁平,邊緣有翅?;ā⒐?-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岸地。
【化學(xué)成份】海巴戟根含2-甲基-7-羥基-8-甲氧基蒽醌(2-methyl-7-hydroxy-8-methoxy-anthraquinone)。
【藥理作用】海巴戟嫩葉中的乙醇提取物,體外試驗表明,對人蛔蟲有良好的驅(qū)腸蟲作用。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痢疾;肺結(jié)核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講述了橘葉巴戟的一些食用方法等。雖然很多藥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藥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要結(jié)合自己本身的情況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