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中藥帶魚,因為其作用和功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被人們使用。那么,帶魚究竟具有怎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別名】鞭魚(《醫(yī)林纂要》),帶柳(《福清縣志》),裙帶魚(《柑園小識》),海刀魚、鱗刀魚(《黃渤海魚類調(diào)查報告》)。
【來源】為帶魚種動物 帶魚 的 肉 。
【原形態(tài)】體延長呈帶狀,甚側(cè)扁,體前部背腹緣幾呈平行狀,向尾部漸細(xì)。體長約70厘米。頭狹長,前瑞尖銳,背面以眼間隔處為最寬,側(cè)面平坦,腹面狹窄,吻長而尖。眼中等大,位高,眼上緣達(dá)頭背緣。眼間隔平坦,中央微凹。鼻孔小,每側(cè)1個,長橢圓形,位于眼前方??诖螅粌A斜,口裂后緣達(dá)于眼的下方。下頜長于上頜。牙發(fā)達(dá),上頜前端有大犬牙2對,尖端具倒鉤,閉口時可嵌入下頜窩內(nèi);下頜前端有犬牙2對,較上頜者小,閉口時露于口外。上下頜每側(cè)各有側(cè)扁而尖銳的牙齒1列。舌及犁骨均無牙。鰓耙細(xì)短,大小不規(guī)則。體光滑無鱗,側(cè)線完全,在胸鰭上方,有顯著彎曲,折向腹面,沿腹緣向后幾成一直線。背鰭長,130~144,起點在鰓孔后上角前方,幾沿背緣的全長。臀鰭107~113,僅刺尖外露。胸鰭短尖,11~12,位較低。無腹鰭。尾長,向后漸細(xì),末端成鞭狀。體銀白色,背鰭及胸鰭淺灰色,具細(xì)小黑點。尾呈黑色。
【生境分布】棲于外海之中下水層,有洄游習(xí)性。分布很廣,我國自黃、渤海至南海均有。
【化學(xué)成份】食部每100克含水分74克,蛋白質(zhì)18.1克,脂肪7.4克,灰分1.1克,鈣24毫克,磷160毫克,鐵1.1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09毫克,尼克酸1.9毫克。鮮帶魚每公斤含碘80微克。每100克含維生素A50國際單位。
【性味】①《本草從新》:"甘,溫。"
【功能主治】①《本草從新》:"補五臟,去風(fēng)殺蟲。"
【注意】①《藥性考》:"多食發(fā)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從新》
通過對于帶魚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相關(guān)文章
推薦閱讀
- 1
紅花的用法都有什么
- 2
烏梢蛇佛手膠囊的功效與作用
- 3
犀牛皮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 4
山螃蟹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 5
鮮石斛可以直接吃嗎
- 6
寒涼藥的作用有哪些?
- 7
黑蛇的藥用價值有哪些
- 8
藏羚羊的藥用價值是什么
- 9
黑枸杞好還是枸杞好呢
- 10
黑枸杞泡水成綠色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