楤木花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楤木花作為日常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人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并且也不是太難購買。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楤木花的幾個方面。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Aralia, Chinese Aralia Bark and Root-bark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花。
【原形態(tài)】有刺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樹皮灰色,疏生粗壯直刺;小枝被黃褐色絨毛,疏生細刺。葉為2-3回羽狀復葉,長60-100cm;葉柄粗壯,長可達50cm;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每羽片有小時5-11,基部有1對小時,葉片薄革質(zhì),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7-14cm,寬3.5-8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上面被黃褐色柔毛,下面密被黃褐色絨毛,脈上尤多,邊緣具細鋸齒,側(cè)脈7-10對,傘形花序組成頂生的大圓錐花序,長50-80cm,密被黃褐色絨毛;傘形花序有30-50朵花,直徑2.5-5cm;花梗長3-4cm;苞片錐形,膜質(zhì),長3-4mm,均被黃褐色絨毛;萼無毛,邊緣有5齒裂;花淡綠白色,直徑約3mm;花瓣5,三角狀卵形;雄蕊5,花絲長約2.5mm;子房5室,花柱5,離生或基部合生。核果球形,漿果狀,成熟時紫黑色,直徑約4mm,具5棱,花柱宿存?;ㄆ?-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2700m的雜木林中。
【化學成份】1.參見楤木白皮條。莖皮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合歡酸(echinocystic acid)及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和七葉內(nèi)酯二甲醚(esculetin dimethyl ether)。
【藥理作用】抗炎作用:齊墩果酸40mg/kg腹腔注射,對醋酸及角叉菜膠所致的大鼠實驗性關(guān)節(jié)炎有明顯的抗炎作用。
【毒性】毒性:楤木總甙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724mg/kg,1/32-1/2 LD50的劑量對小鼠微核試驗無影響,1/45-1/5 LD50的劑量對小鼠顯性致死性試驗無影響,0.0016mg/ml-16mg/ml Ames 試驗無致突變作用。
【性味】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主吐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附方】①治關(guān)節(jié)風氣痛: 楤木根白皮五錢。加水一碗,黃酒半碗,煎成一碗,早晚各服一劑,連服數(shù)天,痛止后再服三天。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②治腎炎水腫: 楤木根一至二兩。酌加水煎,日服二次。
【各家論述】1.《本草拾遺》:取根白皮,煮汁服之一盞,當下水。如病已困,取根搗碎,坐,其取(取其)氣,水自下。又能爛人牙齒,齒有蟲者,取片子許大,納孔中,當自爛落。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是關(guān)于楤木花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楤木花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guān)人士的指導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