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大麥,那么大麥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別名】麰(《廣雅》),倮麥,麰麥(陶弘景),牟麥(《綱目》),飯麥、赤膊麥(《醫(yī)林纂要》)。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 大麥 的 果實 。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稈直立,光滑無毛。葉鞘無毛,有時基生葉的葉鞘疏生柔毛,葉鞘先瑞兩側(cè)具彎曲溝狀的葉耳;葉舌小,長儀l~2毫米,膜質(zhì);葉片扁平,長披針形,長8~18厘米,寬6~1B毫米,上面粗糙,下面較平滑。穗狀花序,長4~10厘米,分為若干節(jié),每節(jié)著生3枚完全發(fā)育的小穗,小穗長約2厘米,通常無柄,每小穗有花1朵,內(nèi)外穎均為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微被短柔毛,先瑞延長成短芒,長僅8~14毫米;外稃長圓狀披針形,光滑,具5條縱脈,中脈延長成長芒,極粗糙,長8~13厘米,外稃與內(nèi)稃等長;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為2枚。穎果與內(nèi)外稃愈合,罕有分離者,穎果背有溝?;ㄆ?~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甘咸,涼。
【歸經(jīng)】《要藥分劑》:"入脾、胃二經(jīng)。"
【功能主治】和胃,寬腸,利水。治食滯泄瀉,小便淋痛,水腫,湯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或研末。外用:炒研調(diào)敷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經(jīng)集注》:"蜜為之使。"
【附方】①治卒小便淋澀痛:大麥三兩,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三分,去滓,入生姜汁半合,蜜半合,相和。食前分為三服服之。(《圣惠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
經(jīng)過上文對于大麥的介紹,我們對于大麥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大麥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