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白皮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對(duì)于很多中國(guó)人來說,中醫(yī)中藥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因?yàn)橹兴幍臍v史悠久且副作用小。樗白皮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duì)于人體的健康有很多的好處,那么樗白皮究竟可以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樗皮(《日華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陜西中藥志》)。
【來源】為苦木科植物 臭椿 的 根部或干部的內(nèi)皮 。春季采收,挖取樹根,刮去外面粗皮,以木棒輕輕捶之,使皮部與木部松離,然后剝?nèi)?nèi)皮,仰面曬干;或剝?nèi)「善ぁ?/p>
【原形態(tài)】臭椿(《群芳譜》),又名:臭楮(《食療本草》),山椿、虎目(《本草拾遺》),虎眼樹(《四聲本草》),鬼目(《本草圖經(jīng)》),大眼桐(《綱目》),樗樹、白椿。
【生境分布】全國(guó)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性狀】①樗根白皮(《近效方》),又名:樗根皮(《本草拾遺》)。
【化學(xué)成份】根皮含苦楝素、鞣質(zhì)、赭樸吩等。樹皮含臭椿苦酮、臭椿苦內(nèi)酯、乙酰臭椿苦內(nèi)酯、苦木素、新苦木素等。種子含油約35%及2,6-二甲氧基醌、臭椿苦酮、臭椿內(nèi)酯、查杷任酮、苦木素等。葉含異懈皮甙、維生素C等。
【炮制】樗白皮:除去栓皮,清水浸泡,撈出,潤(rùn)透,及時(shí)切絲或切成方塊,曬干。炒樗白皮:先將麩皮撒入鍋內(nèi)加熱,至煙起時(shí),再將樗皮倒入拌炒至兩面焦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樗皮100斤,用麩皮10斤)
【性味】苦澀,寒。
【歸經(jīng)】入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除熱,燥濕,澀腸,止血,殺蟲。治久痢,久瀉,腸風(fēng)便血,崩漏,帶下,遺精,白濁,蛔蟲。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2~4錢;研末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
【注意】《本草經(jīng)疏》:"脾胃虛寒者不可用,崩帶屬腎家真陰虛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凡滯下積氣未盡者亦不宜遽用。"
【附方】①治痢疾:椿白皮(樗白皮)一兩,爵床三錢,鳳尾草五錢。煎服。(江西《中草藥學(xué)》)
【各家論述】《本草通玄》:"樗白皮,專以固攝為用,故瀉痢腸風(fēng),遺濁崩帶者,并主之。然必病久而滑,始為相宜,若新病蚤服,強(qiáng)勉固澀,必變他癥而成痼疾矣。凡用刮去粗皮,生用則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澀。"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急性細(xì)菌性痢疾
【備注】樗(臭椿)、椿(香椿)為兩種不同科屬的植物,但在歷代《本草》中每見合并敘述,商品亦多將樗皮、椿皮統(tǒng)稱"椿白皮"或"椿根皮",蓋因二者功用大體相同之故。目前使用較廣者為樗白皮,僅在四川、陜西、湖北、貴州等地單獨(dú)使用椿白皮,或椿皮、樗皮兼用。參見"椿白皮"條。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 藥性論》;1.《本草圖經(jīng)》:椿木、樗木,二木形干大抵相類,但椿木實(shí)而葉香可啖,樗木疏而氣臭,膳夫亦能熬去其氣。北人呼樗為山椿,江東人呼為鬼目,葉脫處有痕如樗蒲子,又如眼目,故得此名。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duì)于樗白皮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樗白皮的作用是很大的,對(duì)于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樗白皮,但是還是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進(jìn)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