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藤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黃藤在我們的生活中黃藤因為具有極高的醫(y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guān)注。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黃藤是什么?
黃藤 的 根 或 莖 。秋后采收,洗凈,切段,曬干。
【原形態(tài)】肇援狀灌木,長10余米。枝淡灰色,小枝有縱條紋。葉互生,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0~20厘米,寬4~10厘米,先端銳尖,全緣,基部圓形,革質(zhì),上面綠色,下面色較淡;葉柄長4~12厘米,具細縱棱,基部膨大。復總狀花序,腋生,雌雄異株;花被6,綠白色,外有3片小形的苞;雄花有雄蕊3,花絲短棒狀,花藥橢圓形,短粗;雌花有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頭頭狀。果穗長30厘米許,木質(zhì),果柄長3~4厘米,核果長2~3厘米,頂端有柱頭遺跡。種子長圓形,橫切面呈腎臟形,胚乳角質(zhì),豐富,子葉片狀?;ㄆ?~5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密林中。分布云南、廣西、廣東等地。產(chǎn)廣西、廣東。
【性狀】①干燥根呈圓柱形,彎曲扭轉(zhuǎn),長15~75厘米,粗0.5~2厘米。外表土棕色,去栓皮后呈棕黃色,皮孔不明顯;皮部易剝落。橫切面木栓層極薄,暗棕色;韌皮部發(fā)達;木質(zhì)部放射狀排列,多空隙,堅硬,韌皮部與木質(zhì)部均鮮黃色。味極苦,能使唾液成黃色。
【化學成份】根含掌葉防己堿、藥根堿、非洲防己堿、黃藤素甲、黃藤素乙、黃藤內(nèi)酯、甾醇。
【性味】甘苦,寒,有毒。
【歸經(jīng)】《廣西中藥志》:"入心、肝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通便。治飲食中毒,熱郁便秘,痢疾,傳染性肝炎,瘡癰,赤眼,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外用:磨汁或研末調(diào)敷。
【注意】《廣西中藥志》:"體質(zhì)虛寒者忌用。"
【附方】①治傳染性肝炎:黃藤一至二兩,酸咪咪(大葉酸漿草)五錢。煮豬骨或雞肉服,也可蒸甜酒服。(廣西《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
【臨床應用】①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廣西中藥志》。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黃藤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黃藤應用起來。
相關(guān)文章
推薦閱讀
- 1
紅花的用法都有什么
- 2
烏梢蛇佛手膠囊的功效與作用
- 3
犀牛皮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 4
山螃蟹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 5
鮮石斛可以直接吃嗎
- 6
寒涼藥的作用有哪些?
- 7
黑蛇的藥用價值有哪些
- 8
藏羚羊的藥用價值是什么
- 9
黑枸杞好還是枸杞好呢
- 10
黑枸杞泡水成綠色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