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閭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庵閭在中醫(yī)中通常被當(dāng)做藥材使用。這也是因?yàn)殁珠偙旧淼乃幱脙r(jià)值,那么關(guān)于庵閭的相關(guān)知識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下。
【別名】庵蘆(《本草經(jīng)集注》),庵閭草(《千金翼方》),庵閭蒿(《廣利方》),淹茼(《履巉巖本草》),覆閭(《綱目》),臭蒿(《藥材資料匯編》)。
【來源】為菊科植物 庵閭 的 全草 。8~9月割取全草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高30~90厘米。葉互生;基部葉有柄,葉片闊卵形,葉基楔形,邊緣有大小不等的缺刻狀粗鋸齒;莖生葉幾無柄,倒卵形,上部有缺刻狀鋸齒,齒端有刺尖;愈向上葉形愈小,梢部葉披針形,2~3淺裂或不分裂;葉片質(zhì)較厚,上面綠色有細(xì)毛,下面色淡密被綿毛。小花梗生于莖上部葉腋間,集成總狀圓錐花叢;每一頭狀花序球形,直徑3~4毫米,常彎垂,總苞3~4列,外層形小,卵形,中層較大,橢圓形,均無毛,花托外圍小花雌性,中間小花兩性,均為管狀,淡黃色,兩性小花花柱分枝先端為披針形突漸尖。瘦果長約2毫米?;ㄆ?~8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山坡、原野陰濕地。分布廣東、江蘇、浙江、安徽及東北等地。
【性味】辛苦,溫。
【功能主治】行瘀,祛濕。治婦女血瘀經(jīng)閉,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研末或搗汁飲。
【附方】①治諸瘀血不散,變成癰:生庵閭蒿,搗取汁一升服之。(《廣利方》)
【備注】本植物的果實(shí)(庵閭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摘錄】《*辭典》
對于庵閭的藥用價(jià)值本文就介紹到這里,其實(shí)庵閭藥用的時(shí)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對人體有著不小的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