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蒴苣苔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半蒴苣苔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藥材,我們需要重視起來。半蒴苣苔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藥物,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shù)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藥半蒴苣苔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別名】山白菜、天目降龍草、石花菜、尿桶草、石花、牛蹄草、牛舌頭、白觀音扇、石塔青、降龍草、石杓麥、烏梗子、巖茄子、巖莧菜、牛耳朵菜、螞拐菜、大螞拐菜、麻腳桿、巖萵苣、石萵苣
【來源】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半蒴苣苔的全草。
【原形態(tài)】半蒴苣苔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莖具4-8節(jié),不分枝,肉質(zhì),散生紫斑,無毛或疏生短毛。葉對生;葉柄長1-7cm,具翅,基部合生成船形;葉片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5-17cm,具翅,基部合生在船形;葉片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7cm,寬2.2-9.2cm,先端包尖或漸尖,基部下延,全緣或有波狀淺鈍齒。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具3-10余花;花序梗長1-17cm;總苞球形,直徑1-2.5cm,先端具尖頭,淡綠色;花萼長約1.4cm,萼片5,長圓狀披針形,干時膜質(zhì);花冠白色,具紫色斑點,長約4cm,外面疏被腺狀短柔毛,內(nèi)面基部具1毛環(huán),上唇2淺裂,下唇3淺裂;能育雄蕊2,分生,藥室先端連著,退化雄蕊3,小;子房近條形,比花柱短。蒴果呈牛角形,稍彎,長1.5-2.5cm,基部寬3-4mm?;ㄆ?-10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50-2100m的山谷林下或溝邊陰濕處。
【性味】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濕熱黃疸;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鮮品絞汁涂。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半蒴苣苔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中藥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更好的幫助身體解除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