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現(xiàn)在環(huán)境惡化嚴重,各種疾病也是層出不窮。為了杜絕各種疾病的發(fā)生,保證身體的健康,很多人都選擇從飲食上增強自己的免疫能力。中藥材作為一種能從根本上調(diào)理身體各個機能的食材,受到廣泛關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白毛夏枯草這種藥材。
【別名】金瘡小草(《本草拾遺》),雪里青、土犀角(《綱目拾遺》),見血青、白頭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盤、破血丹(《植物名實圖考》),退血草、散血草(《分類草藥性》,伏地筋骨草(《江蘇植物名錄》),白夏枯草(《蘇州本產(chǎn)藥材》),散血丹、白毛串、白喉草、四季春草、大葉刀焮草(《福建民間草藥》),青魚膽草、苦地膽、透骨消(《廣西中獸醫(yī)藥植》),四時春(《閩南民間草藥》),地龍膽、活血草(《四川中藥志》),雪里開花、青石藤、朋花、一盞燈、野鹿銜花、天青地紅、葉下紅、爬爬草(《湖南藥物志》),白調(diào)羹、和膠毒草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筋骨草 的 全株 。3~4月或9~10月,采取全株,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莖方形,基部匍匐,多分枝,全株被白色柔毛。單葉對生,有柄,卵形、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11厘米,寬1~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波狀粗齒,上面綠色,幼時下面紫色,兩面有短柔毛?;ㄝ営袛?shù)花,腋生;在枝頂者集成多輪的穗狀花序;苞片葉狀卵形,生于花輪下方;萼鐘狀,有5齒,齒三角形,外面和齒邊有白色長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唇形,外面有短柔毛,內(nèi)部有毛環(huán),上唇半圓形,極短,下唇外折,3裂;雄蕊4,2強,著生花冠筒上而略伸出筒外;雌蕊1,子房4裂,花柱絲狀,柱頭2裂。小堅果灰黃色,具網(wǎng)狀皺紋?;ㄆ?~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生長于路旁、河岸、山腳下、荒地上。分布幾遍全國。
【化學成份】全草含黃酮甙及皂甙、生物堿、有機酸、鞣質(zhì)、酚性物質(zhì)、甾體化臺物、還原糖等。甾體化合物中,含杯莧甾酮、蛻皮甾酮以及微量的筋骨草甾酮C等昆蟲變態(tài)激素;另含一種與此激素作用相反的成分筋骨草內(nèi)酯。根含筋骨草糖。
【性味】苦甘,寒。
【歸經(jīng)】《本草再新》:"入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消腫,解毒。治氣管炎,吐血,衄血,赤痢,淋病,咽喉腫痛,疔瘡,癰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2~3兩);打汁或研末。外用:搗敷;或搗汁含漱。
【附方】①治痢疾:鮮筋骨草三兩。搗爛絞汁,調(diào)蜜燉溫服。(《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用】①治療慢性氣管炎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本草拾遺》:金瘡小草,生江南村落田野間下濕地。高一、二寸許,如薺葉短,春夏間有淺紫花,長一粳米也。
白毛夏枯草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常常被使用,根據(jù)需要可以組成復方,也可單獨使用,但白毛夏枯草也不可盲目食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