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椒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地椒是一種中藥,地椒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一些疾病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藥物都是用地椒作為主要原料的,但服用地椒的時候還是需要注意很多的禁忌。
【別名】地花椒(《海上名方》),百里香(《植物學(xué)大辭典》),山椒(《中國藥植圖鑒》),山胡椒(《遼寧經(jīng)濟(jì)植物志》)。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百里香 的 全草 。6~7月采收,陰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多年生小灌木狀草本。莖匍匐狀,隨處生根,多分枝,下部木質(zhì)化,紅棕色,花枝直上,高3~15厘米,有強(qiáng)烈芳香氣。葉對生;細(xì)小,長橢圓形或卵形,長達(dá)15毫米,寬達(dá)7毫米,全緣,鈍頭,基部具剛毛,有短柄?;ㄐ?,紫紅色,簇集枝端,形成輪傘花穗:萼綠色,萼筒鐘形,先端5裂,喉部有毛;花冠唇形,下唇3裂;雄蕊4,2強(qiáng);雌蕊1。小堅果橢圓形,位于宿萼的底部?;ㄆ?~7月。
【生境分布】生長于干燥山坡砂質(zhì)地。分布內(nèi)蒙古、甘肅、陜西、東北等地。
【化學(xué)成份】含黃芩素葡糖甙、水犀草素-7-葡萄糖甙、芹菜素等黃酮成分,揮發(fā)油0.8~1.33%.揮發(fā)油中含香荊芥酚53%、對-聚傘花素17%、γ-松油烯8%、α-松油醇5%、姜烯4%、龍腦等。尚含熊果酸、鞣質(zhì)、樹膠、樹脂、脂肪油、百里香酚等。
【性味】《嘉佑本草》:"味辛,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驅(qū)風(fēng)止痛。治吐逆,腹痛,泄瀉,食少痞脹,風(fēng)寒咳嗽,咽腫,牙疼,身痛,肌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4錢;研末或浸酒。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洗。
【附方】①治感冒,百日咳地椒一錢,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關(guān)節(jié)炎
【備注】同屬植物野百里香亦同供藥用。其特征為:莖疏生倒卷柔毛。葉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5~10毫米,寬3~5毫米。花小,紫紅色;萼片邊緣及喉部具白毛;花冠長于萼。小堅果長約1毫米。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嘉佑本草》
上面就是地椒的一個介紹,通過這些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地椒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很多病癥都可以有效的緩解,但切記不要胡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