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多汗怎么調理 老中醫(yī)力薦調理法
氣虛指的是人體中的元氣、中氣等缺乏,患者多表現(xiàn)為體質虛弱、體力下降,輕微活動后就流汗不止。氣虛多汗是一種氣虛的常見癥狀,汗液流失過多,對人體的生理平衡是有害的,因此,出現(xiàn)氣虛多汗的問題,要及時調理。
一: 日常調理
1: 飲食方面,要吃一些性質溫和的、偏溫的具有補益作用的食品,如:小米、白扁豆、雞肉、紅棗、龍眼肉、淮山、蓮子,這些食物氣虛體質的人吃起來比較好,加工可隨自己的習慣。氣虛體質要緩緩去補,不要蠻補、不要駿補、不要呆補。在五臟里它有一個重要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就是脾胃偏虛,如果一下子給它放進去東西太多的話,此時補益作用沒出來,把脾胃給積滯住了,肚子脹了,所以要細水長流,形成一種習慣。
2: 生活起居方面:氣虛體質最怕季節(jié)轉換,最怕氣溫驟升驟降,最怕環(huán)境的變化。所以說嚴寒酷暑,翻風落雨,首當其沖病倒的往往是氣虛體質的人。還有節(jié)氣的變化,比如大寒和冬至,應該是氣虛和陽虛的人比較難過的時候。
3: 音樂。不同體質的人對音樂的選擇也是不同的。氣虛體質的人可以經常聽一些興奮的、振奮性的音樂。而濕熱體質的、陰虛內熱的人可以聽一些小夜曲啊、搖籃曲之類的音樂,人就會感覺很舒服,不那么燥。這就叫音樂養(yǎng)生。
4: 氣虛體質是一個比較嬌嫩的體質,不能太勞累,不能太憂思,天生是個金貴命。氣虛體質的人不太能經得起過于沉重的生活負擔和生活壓力。
二: 治療氣虛的中藥湯
1: 四君子湯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廣東很多時候煲湯都用這些材料的。煲湯時可以把甘草去掉,其它三味就可以用來煲瘦豬肉了。這個是補氣的。
2: 黃芪桂枝五物湯只有黃芪、桂枝、芍藥、生姜、大棗五味藥,沒什么副作用,還可用于治療糖尿病、頸椎病、周圍神經損傷、便秘、坐骨神經痛、痤瘡等病。
3: 玉屏風散含三味藥——黃芪、防風、白術,每天適當服用,能很好地改善氣虛體質,還能治療和預防氣虛感冒。
三: 中醫(yī)認為,在調理的時要以“補”為主,加強固攝,平時可以多吃如黃芪、大棗、山藥等補氣食材,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還可通過動作舒緩、動靜結合的運動增強體質,如打太極拳、練八段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