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氣虛的癥狀 中醫(yī)辨證施治可用兩方法
胃氣虛是在不少人身上都存在的一種狀況,通常來講,在人們出現(xiàn)胃氣虛后,在其身上也會有不同的癥狀表現(xiàn)出來。那么,胃氣虛的癥狀都有哪些?
胃氣虛的癥狀:
胃痛或腹痛隱隱、喜暖喜按、空腹時痛甚、進(jìn)食后痛減,泛吐清水,納食不香,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手足發(fā)冷,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
胃脘隱痛或痞脹、按之覺舒,食欲不振,或得食痛緩,食后脹甚,噯氣,口淡不渴,面色萎黃,氣短懶言,神疲倦怠,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弱。
中醫(yī)辨證施治方法:
(一)內(nèi)服方藥
1.基本方藥:(1)四君子湯:人參12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甘草4.5克。本方能甘溫益氣養(yǎng)胃。(2)黃芪建中湯:黃芪30克、桂枝10克、芍藥10克、炙甘草10克、飴糖30克、大棗10克、生姜10克。本方能益氣、溫中、補(bǔ)虛。
2.加減變化:嘔惡欲吐或妊娠惡阻者,用基本方(1)加橘皮10克、法半夏10克,以和胃降氣;嘔吐痰涎清水者,可加吳茱萸、桂枝各10克,以溫中降逆。胸脘不舒,痞塞脹滿者,加柴胡,升麻各10克,枳實10克,厚樸12克以升清降濁,燥濕除滿,或用半夏瀉心湯,補(bǔ)瀉同施;飲食不香,口淡無味者,應(yīng)加砂仁10克、建曲15克、雞內(nèi)金10克、藿香6克以醒胃運(yùn)脾。胃脘隱痛,喜溫喜按者,用基本方(2)加良姜15克、香附15克,以溫中行氣止痛。
(二)外敷藥物
1.外用燙熨法:麩皮一兩,拌炒生姜渣五錢,炒熱后用布包裹,揉熨患處。用于胃虛痞滿。
2.暖臍膏 (由沉香、小茴香、乳香、肉桂、麝香等組成)每次1張,微火化開,貼臍腹。適用于胃脘虛痛、寒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