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yǎng)生中藥有什么
2017-05-12 18:38:2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關于春季養(yǎng)生的常見中藥有許多的種類,我們常常在說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所以我們要是想要進行養(yǎng)生之道的話,最好就是選擇在春
關于春季養(yǎng)生的常見中藥有許多的種類,我們常常在說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所以我們要是想要進行養(yǎng)生之道的話,最好就是選擇在春季進行了,那么要想養(yǎng)生的話,中藥又是一個最佳選擇了,那么春季養(yǎng)生的中藥你能不能清楚的說出來呢?關于它們的具體使用方法還有服用量是不是足夠的清楚啊?
1、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明目等功效。因熱傷風、肝火盛所致的頭暈頭痛、目赤腫痛等癥狀,可泡1杯菊花茶喝。
2、金銀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于咽喉腫痛、熱毒瀉痢等癥,用金銀花水煎代茶喝,1天后即可見效;寶寶身上出現(xiàn)熱痱,可用金銀花煎成濃濃的湯汁,用棉球蘸取汁液在患處輕輕地反復擦洗,1天后就會顯效。
3、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腎潤肺、補肝明目等功效。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取寧夏枸杞子適量,用清水洗凈、烘干、打碎、分裝,每天取20克,分2次于空腹時服,2個月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停服其他中西藥;老人夜間口干癥,可取枸杞子30克,用清水洗凈,于睡前嚼服,一般10天后即可見效;4、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清熱排膿等功效。在濕氣較重的季節(jié)或地區(qū),可用薏米煮湯喝。薏米性微寒、偏涼,所以平時怕冷的陽虛體質者不宜長期服用。
當然,還有一種患者就是平時感覺到沒有胃口,身體里面的火氣太盛,那么這樣的情況也是可以通過養(yǎng)生中藥來慢慢的調理過來的,就比如一些性質微涼的中藥,我們就可以多喝一些,不過要注意,如果處于經期時候,最好先暫停服用,這樣對于身體來說比較保險。